小暑節氣具體日期2023年是哪一天
小暑這一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天氣逐漸炎熱,夏季的高溫即將到來。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小暑節氣具體日期2023年是哪一天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覽借鑒!
小暑節氣具體日期2023年是哪一天
今年小暑的具體時間處于2023年07月07日十六點三十分二十九秒,在一年所有節氣中位列十一,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陽到達黃經105度,于每年公歷7月6-8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從小暑開始便常有雷暴天氣。
小暑節氣代表什么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為小暑天。“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這時與夏至相比,白天已經開始變短了,但是氣溫卻一直在升高。
因為,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雖然己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熱量收支情況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北半球的'溫度還會繼續上升,而不會隨日照時間的縮短而馬上改變。由此可以推出,雖然從天文學上說,小暑時北半球的光照時間己經縮短,但是真正炎熱的夏天還沒有到,于是就被稱為小暑,并且民諺也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歷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小暑節氣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后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須注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小暑之后進入三伏天,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天應該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伏”,是指藏陰氣于熾熱之中的意思。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小暑前后,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華南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
小暑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交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古人同樣將小暑劃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意思是說,初入小暑,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意,風都帶著熱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節……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
小暑節氣的由來
“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小暑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正午用圭表測日影,影長為古尺二尺四寸,相當于今天的0.58米,同夏至相比,這時的白天已開始見短了。夜晚觀測北斗七星的斗棲指向未的方位,也就是西南方。這個階段一般在農歷六月,又叫未月。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
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護。這時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結束,盛夏開始,氣溫升高,并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地區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活動頻繁,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開始增多。小暑后南方應注意抗旱,北方須注意防澇。全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需加強田間管理。
小暑時節飲食建議
綠豆 清暑解毒最佳
夏季清熱解暑,綠豆最佳,男女老少皆宜。綠豆,味甘,性涼。功能為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暑熱煩渴,用綠豆煮湯冷飲,有消暑除煩止渴的功效。夏季煎湯代茶,可預防中暑。皮膚癤腫、丹毒者,除了服用綠豆湯,也可用綠豆研末、蜂蜜調敷。此外,綠豆有降血脂作用,可用于治療高脂血癥,預防動脈硬化。
蘆根綠豆粥
材料:蘆根50克,綠豆100克,白米150克。
制法:蘆根、綠豆洗凈,白米淘洗干凈,綠豆浸泡1小時,加水適量先煮蘆根30分鐘取汁,然后把綠豆、白米加入蘆根汁中慢火煮至粥成,加糖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消暑生津。適合暑熱內盛,汗多口干之人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屬于寒涼體質的人,例如有四肢冰涼、腹脹、腹瀉便稀等癥狀者,不適宜太頻密飲用,因為吃了綠豆可能加重癥狀。
要避免綠豆吃得過于寒涼,可以選擇另一種吃法,也就是吃綠豆粥。做法是將米、綠豆分別淘洗干凈,同下鍋加水煮成粥。
西瓜 不錯的“滅火器”
在夏季,西瓜不僅是鮮美果品,也是治病良藥。中醫稱西瓜為“天生白虎湯”,其味甘,性寒。功能為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尿。用于中暑發熱津傷,煩躁口渴,小便黃赤不利,可生食西瓜或飲西瓜汁。用于口舌糜爛疼痛,可將西瓜汁徐徐飲用。常飲西瓜汁,還可以輔助利尿降血壓。西瓜皮,又名西瓜翠衣,亦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的功效,可以和西洋參一起煎湯代茶飲用,能夠起到良好的消暑功效。
消暑益氣湯
材料:黃芪50克,麥冬30克,淡竹葉20克,白茅根30克,西瓜翠衣200克,蜜棗3枚,陳皮5克,豬瘦肉200克。
制法:上述材料洗凈后放入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消暑清熱,益氣生津。適合暑熱天氣,汗多口干,疲乏氣短之人食用。
苦瓜 降火的“功力”非常強
除了要補氣養陰,夏天還要學會“吃苦”。中醫自古就有“吃苦度夏”之說。暑氣易導致心火旺盛,于是導致煩躁、心慌、失眠等癥狀,而苦味的食物可以清心降火。苦味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常見的有苦瓜、芥藍、蓮子(帶芯)等,它們多具有解熱祛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功能。
其中,苦瓜最值得推薦,其降火的“功力”非常之強。不僅如此,苦瓜的不同做法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
可用苦瓜做成涼茶,清火解暑。做法為:將苦瓜切成片,鹽腌片刻,再加以肉糜,用蒜頭、豆豉或黃豆同煎,色美味鮮。
還可用苦瓜加茶葉做成茶飲,可治中暑發熱。做法:用鮮苦瓜一個,截斷去瓤,納入茶葉,再懸掛通風處陰干。每次5-10克,水煎或泡開水代茶飲。
如果煩熱、口渴,也可用鮮苦瓜一個,剖開去瓤,切碎,用水煎服。
茶水 夏天的消暑“良”方
在夏季還要注意補充水分,建議多喝茶水,因為其不僅能補水,還能補充多種維生素,另外,飲茶還可促進食物吸收和新陳代謝,提高人體礦物質水平。人的體質各異,飲茶也要講究,燥熱體質的人,應喝涼性茶,虛寒體質者,應喝溫性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