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
小暑節氣已經到了,大家應該不知道小暑節氣間是有一些必吃的傳統食物吧?那么你一定會想知道有什么食物,不妨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暑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希望你喜歡。
小暑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餃子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三伏天就在小暑節氣前后,而在這期間對北方人來說,餃子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而且這一天吃到的餃子多是素餡,爽口的蔬菜包裹著蕎麥的清香,有效改善了人們食欲不振的情況。
小暑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綠豆芽
小暑節氣的第三大寶是綠豆芽。常吃綠豆芽,能清腸胃,解熱毒,利濕熱,潔齒,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臨床上用綠豆芽煎湯治療癤瘡、燙傷等外傷感染。綠豆芽中含有的核黃素可用來治療口腔潰瘍,還能調五臟、通經脈、解諸毒,可用于飲酒過度、濕熱郁滯、食少體倦。
小暑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芒果
關于小暑的農諺有說到“小暑吃芒果”,在臺灣地小暑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季節,由于芒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因此經常食用芒果,可以起到滋潤肌膚的作用。食用芒果具有清腸胃的功效,對于暈車、暈船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小暑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伏面
三伏天吃面,從三國時期就有的傳統習俗,《魏氏春秋》中說:“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天氣炎熱,吃熱乎乎的面條,可以促進排汗,排汗過后,身體會更加涼快。
小暑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羊肉
江蘇徐州,每年都有伏羊節,三伏天吃伏羊肉,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習俗了。羊肉溫熱性,夏天的時候,吃羊肉和羊湯,可以促進身體排汗,排出毒素,對身體有大大益處。
小暑節氣吃什么傳統食物:苦瓜 降火的“功力”非常強
除了要補氣養陰,夏天還要學會“吃苦”。中醫自古就有“吃苦度夏”之說。暑氣易導致心火旺盛,于是導致煩躁、心慌、失眠等癥狀,而苦味的食物可以清心降火。苦味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常見的有苦瓜、芥藍、蓮子(帶芯)等,它們多具有解熱祛暑、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功能。
其中,苦瓜最值得推薦,其降火的“功力”非常之強。不僅如此,苦瓜的不同做法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
可用苦瓜做成涼茶,清火解暑。做法為:將苦瓜切成片,鹽腌片刻,再加以肉糜,用蒜頭、豆豉或黃豆同煎,色美味鮮。
還可用苦瓜加茶葉做成茶飲,可治中暑發熱。做法:用鮮苦瓜一個,截斷去瓤,納入茶葉,再懸掛通風處陰干。每次5-10克,水煎或泡開水代茶飲。
如果煩熱、口渴,也可用鮮苦瓜一個,剖開去瓤,切碎,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