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吃什么食物最好
在小暑時節,天氣會變得熱了,人們食欲會下降,應該通過適當的“食療”來改善對熱天的不適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暑吃什么食物最好,希望你喜歡。
小暑吃什么食物最好
小暑時節,氣候炎熱起來,人們食欲降低、胃口不佳、腸胃不適,有民諺稱“小暑大暑,有米也懶煮”,意指天氣太熱了,人變得散漫,連三餐都懶得準備。其實,恰恰相反,酷暑時節,人們應該通過適當的“食療”來改善對熱天的不適感,如西瓜、黃瓜、冬瓜、茄子、綠豆等,這些食物味甘性涼,具有清熱、去暑、解毒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小暑時節該吃些啥能戰高溫,對付酷暑!
1、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幫助消化,西瓜汁中還含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
2、綠豆:工作和勞動之余,喝一碗綠豆湯,自有神清氣爽、煩渴盡去、暑熱全消、心曠神怡之感,這是由于綠豆具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3、黃瓜:其含水量為96%~98%,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纖維素非常嬌嫩,這對促進腸道中腐壞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膽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4、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鈉極少,所以是慢性腎炎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孕婦水腫的消腫佳品。
5、茄子:中醫學認為,茄子屬于寒涼性質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熱解暑,對于容易長痱子、生瘡癤的人,尤為適宜。消化不良,容易腹瀉的人,則不宜多食。
6、生菜:生菜味甘、性涼,有清熱爽神、清肝利膽、養胃的功效。
7、苦菊:苦菊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以及鉀鹽、鈣鹽等,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促進生長發育和消暑保健有較好的作用。
除以上介紹的這幾種外,夏季還可以多吃這些蔬菜,如番茄、芹菜、落葵(紫角葉)、蘆筍、豆瓣菜、涼薯、苦瓜、西葫蘆等。
小暑節氣飲食的原則
1、早餐勿冷食:很多人在大熱天里貪圖涼爽,早餐以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綠豆沙或冰牛奶代替熱粥或熱牛奶。這種做法在短期內不會對身體產生影響,但長此以往會傷害消化功能,更會引起胃腸脹氣、食欲不振等癥狀。即使在悶熱的天氣里,早餐也應該先食用熱粥、熱豆漿、熱牛奶等熱食,然后再吃一些面食和雞蛋等食物。
2、辛辣性食物要適量:天熱得讓人沒有食欲,欲的作用,但是辣椒、花椒吃得過度會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3、溫熱食物要少吃:食物有性味之分,人體有寒熱之別。體質偏熱的人在三伏天尤其要注意少吃溫性、熱性食物。這類食物主要有:羊肉、草魚、鰱魚、帶魚、黃鱔,以及核桃仁、杏、櫻桃、龍眼、楊梅、椰子等。
4、溫熱茶水消暑佳飲:飲溫熱茶水可使汗腺舒張排汗,散發體內熱量,從而降低體,有助于消暑。茶葉中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鉀,可彌補出汗時所排出的鉀離子,有助于糾正倦怠無力和食欲減退。
小暑飲食注意事項
忌過量。
中醫防病治病的寶書《黃帝內經》中關于飲食有這樣精辟的論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就是說飲食過量,就要損傷腸胃。
飲食應以適量為宜。過饑,則攝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氣血不足,引起形體倦怠消瘦,正氣虛弱,抵抗力降低,繼發其他病癥;過飽,會超過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能,導致飲食阻滯,出現脘腹脹滿噯腐泛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
正如《千金要方·養性序》所說:“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可過多。飽食過多,則結積聚,渴飲過多,則成痰?”。
人在大饑大渴時,最容易過飲過食,急食暴飲。所以在饑渴難耐之時,亦應緩緩進食,另外在沒有食欲的情況下,也不能勉強進食,過分強食?!娥B性延命錄》中指出:“不渴強飲則胃脹,不饑強食則脾勞”。
小暑期間注意事項
1、起居宜晚睡早起
《黃帝內經》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夏季人們要順應氣候變化,應該晚睡早起。注意這里所講的“晚睡”,是指可以適當延后睡覺時間,但最好不要超過夜晚11點。
不要因為日光過于強烈,白日過長,而長時間在空調房間。過度的寒涼會有損于人體的陽氣,也有損于心臟。夏天因為晚間睡眠時間相對不足,加之天氣炎熱,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頻頻。
故夏季應該養成午睡的習慣。午睡的時間無需太長,半小時左右即可。研究表明,午睡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提高免疫力,增強記憶力。
2、飲食宜溫涼適度
夏季人體陽氣浮于外,脾胃運化功能減退,故易出現食欲不振等癥狀,所以飲食要注意節制。天氣太過炎熱,進食涼性食物如西瓜、苦瓜、黃瓜、茄子、芹菜、蘆筍等,有助于清熱解暑,但過度寒涼食物如冰糕、冰淇淋等冷飲,則很容易損傷脾胃之陽氣,出現胃痛、腹瀉等癥。尤其平素體質陽虛的人更需要注意。
夏季適量進食溫熱性的食物或藥物有助于陽氣,但也要適度,如進食過多牛羊肉、辣椒、桂圓等,則易導致陽氣太過,化火生熱。夏季出汗較多,陽氣和津液都容易損耗。因此,夏天的飲食應該以清淡、滋潤、富有營養、易于消化為原則,做到溫涼適度。
3、運動宜適度
建議在晨起或傍晚氣溫較低的時間運動,避免中暑。特別是有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最好在下午或傍晚運動,因為晨起交感神經興奮,是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疾病高發的時間。
暑熱傷津,所以夏季運動強度要適當降低,活動量也應適當減少。一般來說,運動時間30~60分鐘為宜。要多做些慢節奏的有氧運動,如游泳、散步、慢跑等。
運動后注意補充水分、鹽分,避免出汗過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補充鹽分的方法有好多種,飲淡鹽水是不錯的選擇。運動后避免一次性喝大量水,這很容易導致水中毒,尤其避免大量喝冷飲,因為這樣會影響食欲,重者可導致胃炎等。
4、情志宜快樂舒暢
夏季人的情緒容易煩躁?!饵S帝內經》曰:“夏三月…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本褪钦f,夏季要保持快樂舒暢,不要動怒,心胸寬闊,精神向外,要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以利于氣機的通泄。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可以通過聽舒緩的輕音樂,緩解不良或煩躁的情緒。閉目養神或靜坐沉思也是不錯的消除煩悶的方法。當遇到不痛快的事情時,切忌大怒,因為情緒波動太大,傷心更傷身。最好的方法是回避,暫且擱置,等冷靜后再去處理。
小暑節氣如何消暑
小暑天里,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那在這樣一個高溫多濕的節氣里,我們應注意用些怎樣的消暑方法來進行自我保健呢?
1、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水果,比如西瓜、沙拉。
2、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氣,適當活動,使體內陽氣向外宣泄,適宜活動如去海底世界游泳、用音樂盒給周圍的玩家播放悅耳的音樂等。
3、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以清淡芳香為主。綠豆粥和玉米是不錯的消暑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