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國歷史重大事件有哪些
1959年是一個平年。在中國是己亥年,也就是豬年。它的第一天從星期四開始。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959年中國歷史重大事件有哪些,希望能幫到你。
1959年中國歷史重大事件有哪些
2月27日-3月5日 中共中央在鄭州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即第二次鄭州會議)。會議的主題是人民公社問題。毛澤東指出,"我們在生產關系的改進方面,即是說,在公社所有制問題方面,前進得過遠了一點",造成同農民關系的緊張狀態,必須糾正"平均主義傾向和過分集中傾向",并強調不允許"無償占有別人勞動成果"。毛澤東又指出,價值法則是客觀存在的經濟法則,我們對于社會產品,只能實行等價交換,不能實行無償占有。會議要求公社在統一分配上,承認隊與隊、社員與社員收入之間的合理差別;在體制上,實行權力下放,三級管理,三級核算,以隊(大體相當原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有的地方是生產隊,有的地方是生產大隊或管理區)為基礎;并規定在清理"共產風"問題時,舊賬一般不算。會議下發了《鄭州會議記錄》。
3月30日,毛澤東在一個批示中指出,舊賬還是要算,"算賬才能實行那個客觀存在的價值法則,這個法則是一個偉大的學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會我們的幾千萬干部和幾萬萬人民,才有可能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否則一切都不可能"。
3月10日 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層反動集團陰謀同帝國主義者和外國干涉者勾結,實現所謂"",在拉薩發動武裝叛亂。人民解放軍駐西藏部隊在當地愛國僧俗人民的積極協助下,迅速平定叛亂,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
3月25日-4月5日 中共中央在上海先后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3月25日至4月1日)和八屆七中全會(4月2日至5日)。兩個會議的內容主要是討論人民公社整頓和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草案。全會檢查了人民公社的整頓工作,通過《關于人民公社的十八個問題》(即中共中央政治局1959年4月上海會議紀要)。紀要規定"生產小隊也應有當部分的所有制和一定的管理權限";決定"舊賬"都要算,要退賠。全會還通過《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草案》和《關于國家機構和人事配備的方案》。會上毛澤東作關于工作方法問題的講話,強調權力要集中在政治局、中央書記處,由他掛帥;還提倡學習"海瑞精神"。
4月11日,呂泗洋海難。舟山數千漁民在江蘇省呂泗洋漁場生產時突遭10級以上大風襲擊,共沉船230艘,死亡1178人,損失1170余萬元。在這場大難中,共救出落水漁民2419人和危險漁船445艘。其中,上海方面由駐滬空軍派出了飛機24架,飛行309架次,空投食品二萬斤。東海艦隊及海軍舟山基地共派出大小艦艇148艘,共救落水漁民385人,拖回漁船45艘,并運去大米、蔬菜17000斤。上海水產局出動了漁輪84艘,航務局出動千噸以上大船6艘,拖回漁船31艘,搶救漁民227人。江蘇啟東發動干部240余人,群眾3800多人,救上漁民580余人,搶救漁船100多艘。舟山漁場指揮部的兩艘指導船和供銷公司的冰鮮船搶救出漁船118艘,救上漁民633人。本地漁民在海上互相搶救出的漁船據不完全統計,約71艘,漁民505人。
4月18日-28日 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大會選舉劉少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宋慶齡、董必武為副主席,朱德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并決定周恩來繼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大會審議批準國務院根據中共中央建議提出的1959年度國民經濟計劃。計劃規定鋼產量為1800萬噸,糧食產量為10500億斤。會議還通過《關于西藏問題的決議》、《關于撤銷司法部、監察部的決議》。同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也在北京舉行。會議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周恩來為主席。
4月29日 針對當時農業生產方面存在的不實事求是的作風,毛澤東就包產、密植、節約糧食、播種面積要多、機械化、講真話等六個問題給省、地、縣、公社、隊、小隊六級干部寫了一篇《黨內通信》。關于講真話問題,毛澤東說:"包產能包多少,就講能包多少","收獲多少,就講多少","各項增產措施,實行八字憲法,每項都不可講假話","愛講假話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他還說:"有許多假話是上面壓出來的。上面'一吹二壓三許愿',使下面很難辦"。
6月13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調整1959年主要物資分配和基本建設計劃的緊急指示》。指示降低了鋼及其他產品的計劃指標,鋼產量為1300萬噸。早在三四月間中央政治局上海會議之后,毛澤東認為鋼的指標仍然偏高,委托陳云進一步落實;4月底,中央書記處又責成中央財經小組研究鋼鐵生產的可靠指標。經過系統周密的調查研究,陳云于5月提出鋼的生產指標應降到1300萬噸,中央采納了他的建議。
6月29日、7月2日 毛澤東在廬山同各協作區主任談話指出:"大躍進"的重要教訓之一就是沒有搞好綜合平衡,這是經濟工作中的根本問題。只有搞好農業本身農、林、牧、副、漁之間的平衡,工業內部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之間的平衡,工業和農業之間的平衡,才可能正確處理整個國民經濟的比例關系。他還首次提出以農、輕、重為序安排國民經濟計劃。毛澤東認為陳云關于"先市場、后基建"的意見是對的,他說,把衣、食、住、用、行安排好,這是六億五千萬人民安定不安定的問題。關于管理體制問題,毛澤東說:"四權"(人權、財權、商權、工權)過去下放多了、快了一些,造成混亂,有些半無政府主義,要強調統一領導、集權問題,下放的權力要適當收回,收歸中央、省市兩級。
7月2日-8月16日 中共中央在廬山先后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7月2日至8月1日)和八屆八中全會(8月2日至16日)。會議前期的內容是總結經驗,繼續糾正錯誤。彭德懷7月14日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對1958年以來產生的"左"傾錯誤及其經驗教訓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見。但是,7月23日毛澤東講話卻指責這是"資產階級的動搖性",是"右傾性質"的問題。根據毛澤東的意見,會議開始對彭德懷等人進行錯誤的批判。八屆八中全會進一步開展對所謂"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反黨集團"的斗爭,批判他們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反對總路線,反對黨中央,反對毛主席。
8月7日,發出《中共中央關于反對右傾思想的指示》,提出現在右傾已成為工作中主要的危險。全會通過《為保衛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斗爭》的決議和《關于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
8月16日,毛澤東在一個批示中錯誤地斷言:"廬山出現的這一場斗爭,是一場階級斗爭,是過去十年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大對抗階級的生死斗爭的繼續。"全會還檢查了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的執行情況,通過了《關于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決議》,一面降低了鋼、煤、糧、棉四大指標,一面又要求立即掀起"新的生產大高潮",超額完成計劃。廬山會議之后,接著在全黨開展了一場"反右傾"斗爭,結果在政治上使黨內從中央到基層的民主生活遭到嚴重損害,在經濟上使"左"傾錯誤更加發展,并延續更長時間。
8月18日-9月12日 中共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擴大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批判彭德懷、黃克誠。會議按照中共八屆八中全會的基調,從歷史上揭批彭德懷,認定彭德懷早有野心,幾次錯誤路線都跟著走,并認定彭德懷、黃克誠是高崗集團的重要成員,他們這次在廬山會議上就是要篡黨篡軍;追逼彭德懷交代所謂反黨"軍事俱樂部"的組織、綱領、名單和所謂"里通外國"的問題。會議還抓住彭德懷過去主持修訂頒布的軍隊內務條令某些內容,指責他是"單純軍事觀點、資產階級建軍路線的倡導者和主要責任者",是"教條主義的總根子"。會議通過《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決議》,要求全軍"徹底肅清彭黃在軍隊中所散布的毒素和惡劣影響"。
9月26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于軍委組成人員的通知》,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決定: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為毛澤東,副主席為林彪、賀龍、聶榮臻;軍委為毛澤東、林彪、賀龍、聶榮臻、朱德、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葉劍英、羅瑞卿、譚政。
9月16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關于確實表現改好了的右派分子的處理問題的決定》,要求:"凡是已經改惡從善,并在言論和行動上表現出確實是改好了的右派分子,對于這些人,今后不再當作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看待,即摘掉他們的右派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