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解題技巧
高中歷史是高考文綜的重要組成部分,懂得一些答題技巧有助于文綜分數的提高,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高中歷史解題技巧。歡迎欣賞閱讀。
高中歷史解題技巧:選擇題
選擇題作為客觀題是高考文綜試題的半壁江山,無論是從分值還是從題量上來講,它都舉足輕重,關系到一份試卷甚至是一次高考的成敗。毋庸置疑,做好選擇題是做好整份試卷的首要任務。為什么這么說呢?就以歷史試題為例,首先,選擇題的考查是以基礎主干知識為主,是大多數考生必須也應該全力拿下的。盡管說現在的高考是能力立意,可是在選擇題模塊大部分還仍是基礎知識甚至還有所謂的“送分題”。況且能力也是建立在基礎之上,而選擇題這樣“小題目”的能力考查也與“大題目”能力考查不同。畢竟小題目具有答案范圍小(限定在四個選項中)、知識難度小(題目容量有限)等特點,實在不會,還可以猜答案。由此看來,小題目重要,卻不難做,相信大多數考生都喜歡做選擇題。可是在高考中,我們應該如何去解答選擇題拿高分呢?這就要我們不僅做,還要做好。下面筆者結合近年來的高考真題和模擬題,以材料類選擇題拋磚引玉,簡單淺談如何去解答歷史選擇題,希望同學們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材料類選擇題是材料解析題的變形,在材料解析題基礎上孕育而生。近年來,它在選擇題中的比重就有增無減。因其能將其他如比較型、組合型、逆向型、因果型等各種類型選擇題融為一體使試題類型變幻多樣,而且能提高考查學生獲取分析信息的能力,故而一直深受命題者的青睞。
“材料”來源廣泛,同時形式多樣,分為文字材料(詩詞歌賦、名人名言或文言典籍等)和圖表材料(如地圖、漫畫、照片或統計圖表等),前者往往考查學生閱讀分析能力,后者往往考查學生對課本圖表的熟知或對數據的處理分析能力,可以說這樣實現了歷史與語文和數學、地理等其他學科的綜合跨越。
然而“材料”并不一定對解題有用處,有的只是命題人為了讓試卷圖文并茂或者是為了專門干擾考生而設的障礙信息。所以在高考考場中解答選擇題務必靜下心來認真審題,“精”心盡力方能無怨無悔。考生只能關心自己解題需要的信息,對其他毫無意義的干擾要視而不見,否則會誤入歧途、浪費時間。要知道,高考中的時間是很昂貴的。按照材料的重要性,我把這類選擇題再細分為三小類:
一.材料是解題關鍵,需要讀懂
1.題干選項均材料。當題干和選項都是材料的時候,很顯然,材料不讀無法做題,材料不讀懂無法做對題。然而,整個題目都是材料的時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時候,一般我們都會因為看不懂很煩躁而很長時間不能進入正題。所以當遇到這類情況,我們要鎮(zhèn)定自如,要堅信麻煩不代表難,難也不是針對我一個,我不會別人也未必會。這樣自我寬心可以讓我們耐心讀題,從而理清題目,快速準確解答。
2.僅是題干有材料。一般來說,“題眼”來自題干。如果題干主體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題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讀懂題干材料的顯性和隱性信息非常必要。顯性信息自然一讀便可得,至于隱性信息,顧名思義則需要我們的“火眼金睛”去深挖發(fā)掘。如何練就我們的“火眼金睛”?除了認真審題和具有扎實基礎,還需要的就是抓住細節(jié)、反復揣摩。
3.僅是選項有材料。四個選項之一就是題目的正確答案,所以當選項是材料的時候,我們必須把四個選項認真讀懂,然后聯系題干要求再作答。這類題目不可偷懶只去讀部分選項進行排除,非材料類的選擇題之所以可以運用簡單排除法,是由于其文字理解難度小,有的敘述錯誤明顯。而材料類選項本身材料就難懂,孰對孰錯就更難分辨,模棱兩可下是不可以使用排除法的。
二.材料是解題輔助,無需太懂
高考是多種能力的考查,為了體現出區(qū)分度,命題者也可謂“煞費苦心”。增加一些文言材料到選擇題一方面增加了試題難度,另一方面也豐富了試題內容給考生設了一個“障眼法”。換句話說,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學生文言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處理能力,實際上考的就是簡單的書本知識。即使文言內容看不懂,只要基礎知識牢固,題目照樣可以輕松解決。不過,這些材料也不是一無是處,它可以起到解題輔助作用,讓考生更順利的解題。
三.材料是混淆視聽,無需讀懂
現在似乎是一個“包裝時代”,試題也越來越注重包裝追趕時代潮流。誠然,試題進行一定的包裝改造,可以將考過的試題翻來覆去,也可以使整份試卷視覺感受不錯。然而,有時也會成為考生答題的負擔和干擾。所以我們考生不要畏懼紙老虎,再煩的題目、再難的題目都是由簡單容易的題目組合改造而來。題目考的方式在變,但是知識點是不變的。
高中歷史解題技巧:材料題
材料解析題解題通常有三個環(huán)節(jié):讀、找、答。
一、讀:解題的基礎
1.一般情況下,應讀兩遍。第一遍粗讀,瀏覽,了解大意。主要任務有兩個,第一,了解材料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第二,注意各段材料的聯系,讀出材料敘述的核心內2.審讀設問,帶著設問仔細讀材料,將材料讀懂、讀透。
(1)細讀材料時要注意具體材料具體分析。如古代史的材料多為文言文,像語文課上分析古文一樣,進行字斟句酌,讀透材料的本義并挖掘其引申義。世界史的材料多為外來的翻譯文,有的句子很長,很難讀懂;此時,可按語文課中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來處理,先找句子的主、謂、賓語,再找定、補、狀語等其它修飾成分。正確閱讀理解材料雖然與語文閱讀水平有關,但在閱讀理解時必須具有歷史意識,運用歷史觀點,聯系相關的歷史知識,站在歷史知識體系的高度進行閱讀。
(2)閱讀材料時,一定要認真審讀設問。因為設問的實質是為解析材料確定方向,使考生在閱讀材料時能夠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所以明確設問要求,據設問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細讀材料,是盡快獲取有效信息的捷徑。
(3)閱讀材料時,除讀懂材料正文外,還要特別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處。
這些說明性文字能夠提供材料的時間、國別、作者、背景等信息,給考生某種暗示和引導,有時能起到“得來全不費工夫”之效。特別是材料出處如果放在材料前面,就須更加留心細讀,它對解題肯定有用。如“以下材料是肥水之戰(zhàn)前,前秦君臣對戰(zhàn)爭形勢的分析”,這里就提供了一個重要信息——材料的歷史背景。另外,閱讀材料時,還應注意從主體材料(正文)的開頭、結尾。省略號兩邊獲取有效信息。材料原文一般很長,試題只能摘錄其中一小部分。從某句開始摘錄到某句為止,這開頭和結尾兩句,當然得考慮為答題服務;省略導刪去的是與答題無關的內容,省略號兩邊保留的內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隱含著重要信息。
二、找:解題的關鍵(說明:在實際解題過程中,“找”與“讀”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將兩者截然分開。)
1.閱讀完全部材料之后,要找出材料之間的聯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題都有一個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題的一些材料觀點完全相反,它也是圍繞一個中心而設計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圍繞這個中心,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或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便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與教材的相似點。盡管材料解析題具有“新材料、新情況、新問題”的特點,但不管多新,必定與教材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把材料中的重點信息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對照,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章、哪節(jié)相關聯,這樣便將材料與教材掛靠在一起,掛靠準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確了。
3.找出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體會命題者的意圖。材料解析題是“史論結合”的典型題目。讀材料是為了回答設問,回答設問離不開材料,因為“論從史出”,結論要從對材料的理解、發(fā)掘、升華中得出。材料解析題的設問,一定是從材料出發(fā)的。所以,讀材料時要處處想著設問,把設問放到材料中相互對照。或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或從設問行文的信息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了的重要之處,然后通過分析、判斷得出結論。在找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時,領會命題者采用這些材料的意圖至關重要。
4.審讀設問,找出不同材料解析題的不同要求。從近幾年的高考題來看,材料解析題的設問與作答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層層發(fā)問、逐次誘導的遞進式。。即圍繞一個中心,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二是歸納評述論證式。三是’97以來出現的要求表述成文的材料題,如’97第44題“南唐烈主”題,’98“巴黎和會”題。弄清設問的不同要求,解答過程中免大的失誤。
三、答:解題的落腳點
1.組織答案時注意的問題;
(1)按問作答。注意針對性和具體性。材料解析題多由幾問組成,每問具體指向,要根據具體要求組織答案,并根據分值來確定答案內容的多少。
(2)克服思維定勢,堅持論從史出。命題者有時為體現自己的學術觀點往會選取與教材觀點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確觀點力。因此,在回答時,要克服思維定勢,對材料作具體分從材料中提取觀點。
(3)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正確觀點,準確辨別材料觀點誤。材料解析題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難免擺脫封建史學家和資產史學家落后史學觀點的影響。必須按照正確的立場和觀點進行辨析。(4)要認真書寫。
2.各種類型材料解析題的具體答法:
(1)遞進式材料題。答好第一問是解題的關鍵。答對了第一問,其它問會迎刃而解。因此,答第一問要細心,要注意對材料作多方面的考慮,既要多材料的顯性含義,又要分析材料的隱性含義,全面考慮問題的正、反面,力求準確。
(2)歸納式材料題。可采用劃分段落的辦法:先分析材料,長材料分成幾段別找出各段段意;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義,這樣層層分析,有助于將材的有效信息全部提取出來。
(3)小論文式成文式材料解析題。這種著眼于“文字表達”的命題方問方面,第一步提出要求,指示作答的方向;在表述方面,要求成文,有時還了字數限制;在評分方面,采取分檔給分的辦法。解答這類題,除了對材料題的一般要求外,更應注意:
①由于小論文式的材料題的設問比較籠統,因此,不可能用設問來提示閱讀。所以審題時,對材料的閱讀要更加求精求細,力求不漏掉任何一個有息。
②處理材料時更要注意理解,把握其立場、觀點,理解所反映的歷史現象的特點和時代特征,把歷史材料的有效信息融人已學知識的體系中去,才能形成正確結論。
③回答此類解析題時更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表述成文。它是論文,不是問答題,不能像回答問答題一樣。
第二,要有史有論,史論結合,最大限度地體現歷史學科的特點。歷史材料題的最大特點就是“歷史”性。不論論據還是觀點都應與“歷史”有關,拋開所提供的材料、拋開歷史知識亂發(fā)揮,是不可取的。因此,歷史小論文不管是評述題,還是論證題,都應緊扣材料,從材料出發(fā)進行回答。
第三,文章應體現論說文的三要素。觀點要鮮明,中心要突出,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要清清楚楚;論據要充分,有理有據;論證要有力,有邏輯性,分清層次,條理清楚。第四,對文字的組織要更加注意抓住關鍵,高度概括,文字簡明準確。文章中主體要明確,時間、空間要清楚,層次要分明。因為此類題一般都有字數限制,所以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了材料和命題意圖的基礎上,打草稿,或列腹稿后,再動筆.以保證語言簡練、抓住要害。
看了高中歷史解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