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選擇答題技巧
我們都知道高中歷史的選擇題占據總分很高的分值,因此需要學習一些小技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高中歷史選擇答題技巧。歡迎欣賞閱讀。
高中歷史選擇答題技巧:抓“類型”
解歷史選擇題,首先要明確它的基本類型,主要分為程度型(又稱最佳型)、比較型、因果型、材料型(包括文字和圖表)、逆向型(又稱否定型)、概念型、組合型、條件型、論證型、結論型等10種類型,然后根據各種類型的解題方法“對號入座”。
而把握題目類型的基本方法,大多數情況下是通過考查題干中的“答題項”,也就是答案所包含的項目(一般置于題干的末尾)來確定的。
【例1】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動搖。對這一結論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歐共體在許多經濟領域趕上或超過美國
B.西歐日本開始力求擺脫美國的控制
C.美國喪失資本主義世界強國地位
D.資本主義世界形成美、日、歐共體三足鼎立局面
【解析】從題干中的“答題項”——“不正確的是”,可以判斷本題屬于逆向型選擇題(題干中有表示否定或限制的提示詞如“錯誤的、不包括、無關的、不屬于”等即可判定該題為逆向型選擇題。)
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能力。通過仔細審題,很容易發現C項與題干中的表述是互相矛盾的。題干中明確表明了“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動搖”,而C項中是“喪失資本主義世界強國地位”,顯然“動搖”與“喪失”互相矛盾。
由于歐、日經濟的發展,經濟實力的增強,在外交上也開始要求獨立,這樣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美國的經濟實力相對下降,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強、軍事力量最強、影響力最大的國家,所以不能認為它已經喪失了世界強國的地位。故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高中歷史選擇答題技巧:抓“題干”
抓“題干”,就是要明確“答題項”(答案包含的項目)、“主干語”(選項論述的對象)和“限定語”(限定回答的內容)各是什么。
我們可以從“答題項”中把握題目所屬的基本類型及命題人考查的目的;從“主干語”中把握題目所考查的內容及要求;從“限定語”中明確題目所限定的時空范圍或特點。
【例2】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斗爭,到18世紀末轉變為聯合一致的美國獨立戰爭,出現這一轉變主要是由于
A.英國壓迫加劇,北美人民反英意識增強
B.北部幾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迅速
C.各殖民地之間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市場
D.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解析】題干中的“答題項”是原因(“由于”),“主干語”是“轉變”(從分散的抗英斗爭→聯合一致的獨立戰爭)、“限定語”有時間(18世紀末)、地點(北美)、特點(從分散到聯合)。
從“答題項”可知,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北美抗英斗爭從分散到聯合的原因的理解;從“主干語”可知,本題還要求從民族獨立的角度鑒別主次。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四個選項都是原因,但“主要”一詞暗示了要從中找出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又知道,美利堅民族要獨立和發展資本主義的愿望與英國殖民統治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因此,“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才使各殖民地聯合起來,而“形成了統一的市場”(C項)只是民族形成的一個條件。D項能夠包含A、B、C三項的內容。故本題正確選項是D項。
高中歷史選擇答題技巧:抓“選項”
通過比較四個選項,準確把握選項中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進而明確選項與題干之間的關系。
【例3】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根本特點是
A.資本主義處于高度發展時期
B.資本主義各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C.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
D.大國間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愈演愈烈
【解析】從題干中的“答題項”——“根本特點”可知,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資本主義根本特點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所謂“特點”,是指與同類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相比較的不同點,既指內在性質,也指外在形式。“根本特點”一般從本質上揭示或反映這一不同點。
仔細推敲選項可以發現,四個選項都反映了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發展的特征。其中A項反映的是發展速度,B、D兩項反映的是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后的兩種必然現象,但都不能反映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的特點。只有C項從本質上揭示了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本題的正確選項是C項。
高中歷史選擇答題技巧:抓“觀點”
有些選擇題在題干中的“主干語”部分,滲透了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如生產力觀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觀點、階級斗爭觀點、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觀點、現象與本質等等。我們在審題的時候要以這些理論為指導,進行推理、論證和分析。
【例4】1869年,《教會新報》的一篇文章寫道:“外國生產皆歸男醫接生,雖經此例,似不成規矩┅┅男歸男醫,女歸女醫,豈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當時的中國
A.雖已開放,但人們思想還比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C.舊的風俗習慣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沖擊
D.人們難以接受西方醫學知識
【解析】從題干中的“主干語”——“當時的中國”,再結合“限定語”1869年和“答題項”可知,本題以1869年中國人的接生觀念為切入點,要求對不同時期中國近代思想觀念發展的時代特征作出正確的理解和辨別。
人的思想觀念的現代化在某種意義上比物質文明的現代化更為重要,本題旨在通過相關現象深層次認識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傳播過程中所遭遇的思想阻力。解題時,需要將選項與相關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相聯系。故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項。
高中歷史選擇答題技巧:抓“時空”
有些歷史選擇題還特別注重于考查歷史事物的時間、空間或特點,我們要根據題干中的“限定語”提取出隱含著的歷史信息,弄清歷史事物的橫向、縱向的歷史時空和階段特征,明確時空范圍和特點。
【例5】如圖所示是民國九年的一則報紙廣告。作為直接證據,它可以用于研究
A.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B.實業救國的思潮
C.工人階級的誕生
D.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解析】從題干中的“限定語”——“民國九年”,再結合“主干語”——圖片里的“人人必需之國貨”和“答題項”可知,試題要求在獲取材料中有關號召國人用國貨等信息的基礎上,找出與其有密切關聯的選項——實業救國思潮。以史料與研究對象的對應關系為考點,強調了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以及證據意識的考查。“民國九年”的表述,則含有對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換算方法的考查。本題的正確選項是B項。
看了高中歷史選擇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