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復習方法有什么
學習方法是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因其以學習掌握知識的效率有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學習方法,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因個人條件不同,選取的方法也不同。學習策略的界定在有關學習的積極性其中,有人專門總結的特殊定向的學習訓練方法,如:速記,等,可對其他學習者,產生啟發效果和借鑒作用。同時,任何學習方法都需要注意學習的作息時間安排,確保有好的休息質量,才能有更好的學習效率。
近幾年的文綜高考,各類題型幾乎都有兩大特點:一是以某一問題為中心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地提問;二是提問問題與現實問題緊密聯系。
從高考命題趨向立意,必須把握問題中心復習法的原則,即注重歷史與當代中國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能從中感悟歷史的進程;并能大膽預測中國將來的命運,搭建好昨天與今天、明天的時代鏈條。如此立意才有深度和創意。
歷史復習方法有什么?下面向大家介紹的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歷史復習法
在復習探索史時,力求與世界近現代史進行比較設疑:
1.中國的戊戌變法與日本明治維新相比,為何一敗一成?與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相比,從主、客觀方面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必歸流產的致命傷。此后他們的命運又如何?用時代和階級局限性分析史實的方法論證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
2.中國近代的洋務運動與英國的工業革命有何異同點?后來民國時期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為何曇花一現?當代中國的改革應從中國歷史的近代化道路中吸取哪些慘痛教訓?又該如何從東歐社會主義改革中尋找通向現代化進而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必由成功之路?
在復習列強侵華史這部分時,我們可以構建以下思考題:
1.率先侵華的為何是英國?它的侵華內容為何與俄國會有不同?日、美為何會后來居上?它們的侵華與當代對華交往有問本質區別?給我們當代的對外關系有哪些重大警示?
2.當代美國耍弄“臺灣牌”和對朝核調查對東亞乃至世界局勢將導致哪些消極后果?從中國近現代史上尋找哪些對美抗爭有益的經驗和教訓?
在復習人民反侵略的抗爭史時,我們從進一步拓展思維的角度設計以下問題:
1.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人民經歷了哪幾次偉大的抗爭?結合史實分析成與敗的因素,從而論證“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動力”這一科學論斷,尋求改革發展的動力。
2.中國農民在近現代史上幾次大的革命和改革運動中分別處于怎樣的歷史地位?又分別發揮了怎樣的歷史作用?并用科學的史學觀分析農民階級的特點,進一步總結形成其特點的原因。在當代的改革中,我黨應如何利用其優點、避免其弱點出臺相應的改革政策和措施?
以問題為中心來復習歷史,可以從縱、橫方面進行比較,使得歷史學習條理清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