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虛無主義有什么危害
歷史虛無主義只是史學研究中的支流,但盡管是支流,我們也必須認真對待,因為持歷史虛無主義態度的一些人有很強的現實目的性,試圖按照他們對現實的要求,來“改造”歷史。那么歷史虛無主義有什么危害?
1 .歷史虛無主義起到消解主流意識形態,搞亂人們思想的惡劣作用。
歷史虛無主義所散布的種種言論,不僅涉及史學領域的大是大非問題,而且直接關系到做人立國的根本問題。這主要是:是維護歷史本來面目,還是歪曲歷史真相;是 高揚民族精神,還是鼓吹妥協投降;是從歷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還是在歷史支流中尋找負面影響;是堅持唯物史觀,還是回到唯心史觀。如果這些原則問題被顛倒、被消解,就會從根本上搞亂人們的思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失去立足和發展的思想基礎。
60多年前,毛澤東在評價 魯迅時曾滿懷深情地指出:“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與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 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98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這深刻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不屈服的性格。正是這種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的民族精神,使中華民族有很強的整體認同感,有榮辱與共、患難與共的情懷,有無以為國、何以家為的先國后家、先人后己的高尚風格,有公而忘私、國而忘家的行為準則。這種源遠流長的 愛國主義精神,鑄造了后世無數仁人志士的崇高抱負和追求。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和中國歷史的發展證明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61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中華民族從不屈服于國內黑暗勢力的統治,也決不屈服于國外侵略勢力的壓迫。在外敵入侵的危難時刻,各族人民總是能夠團結起來,同仇敵愾,保衛自己的家園,維護國家的統一,血染山河,寧死不屈,沒有絲毫奴顏媚態,有的只是錚錚鐵骨和 凜然正氣。這在近代中國反侵略斗爭中都有鮮明表現,演出了一幕又一幕讓侵略者喪魂裂膽、感天動地的活劇。面對窮兇極惡的外國侵略者,面對亡國滅種的危險,中國人做出了自己的回答:要用血肉之軀筑成新的長城,中國人決不言放棄,中華民族不會亡!千千萬萬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挽救民族危亡而前仆后繼。這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仍然屹立于世界,并能在鳳凰涅盤中獲得再生的內在力量。
然而,歷史虛無主義的一些鼓吹者卻喪失了起碼的民族良知,他們不但渲染民族 失敗主義情緒,而且公開走上稱頌帝國主義侵略,稱頌殖民統治的道路上去。在他們看來,像琦善、李鴻章這樣主張妥協投降的人物,是實事求是的、明智的,是負責任的態度,是真正的愛國,而主張抵抗的林則徐等人則成了不負責任的蠻干。是非黑白竟然被顛倒到如此地步!有的人竟然走到美化帝國主義、頌揚侵略的邪路上去,連起碼的愛國之心,民族大義,都化為烏有。
這里還要指出,歷史虛無主義必然導致民族虛無主義和 文化虛無主義,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現代中國歷史,而且對我們偉大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也恣意抹煞。在一些人的筆下,我們的民族不僅“愚昧”、“丑陋”,而且充滿“奴性”、安于現狀、逃避現實等等。一個民族的精神被矮化、丑化,優秀的文化和文化傳統被否定、抹煞,民族獨立的歷史被嘲弄、糟蹋,這個民族還能立得起來嗎?!
我們知道,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這是近代中國的歷史性選擇,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唯一正確道路,具有極大的凝聚力。中國人民行進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已經半個多世紀了。6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極度貧弱、任人宰割的 舊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舉世矚目的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引以自豪的偉大成就。然而,歷史虛無主義者以陰暗、仇恨的心理看待人民革命和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他們把黨和共和國歷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都加上“左”的罪名;他們利用我們所經歷的曲折,把錯誤無限擴大、上綱上線,借以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 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成就這一歷史的主體。他們否定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散布社會主義失敗論,顛倒是非,混淆視聽,如果聽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動搖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摧毀近代中國苦苦追求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
由上可見,歷史虛無主義不但顛倒了歷史,而且也搞亂了人們的歷史觀。科學的歷史觀對于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關系極大。對歷史的顛倒,必然會導致是非、美丑、榮辱標準的顛倒。這種是非判斷標準的顛倒,會在社會上造成極大的思想混亂,而社會思想混亂進而就可能會造成政治上的動亂。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否定和顛倒歷史大行其道,從全盤否定 斯大林,到全盤否定列寧和十月革命,把社會主義說得一無是處,這是最終導致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慘痛的歷史教訓值得我們認真記取。
2 .歷史虛無主義適應敵對勢力西化、分化我國的戰略企圖。
敵對勢力從來沒有放棄西化、分化我國的戰略企圖,他們以經濟、政治、思想和文化滲透為主要形式,企圖使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從內部演變,從而達到顛覆 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 美國歷屆政要人物,都一直奉行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和平演變”的戰略。雖然隨著客觀形勢的變化,對“和平演變”的提法有所不同,但不論是 杜勒斯的“解放政策”, 尼克松的“不戰而勝”戰略,還是 里根的“遏制戰略”和后來的“超越遏制”的新戰略,其實質都是一樣的。特別是蘇東劇變之后,他們的主要矛頭就轉向了社會主義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進行“和平演變”的一個“基本的信念”是:“如果他們繼續有孩子的話,而他們又有孩子的孩子,他們的后代將獲得自由。”(杜勒斯語)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西方帝國主義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托在共產黨的第三、四代人的身上。他們之所以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托在共產黨的第三、四代人的身上,是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種新生代有可能對革命歷史淡漠,對革命傳統、理想信念淡忘,有可能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因此,他們一方面運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手段,利用社會主義國家的暫時困難和實行改革的機會,進行滲透,施加影響,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模式、經濟模式、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培養對于西方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通過丑化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和現實,特別是通過丑化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來達到這個目的;并且利用社會主義國家出現的錯誤和存在的某些弊端,加以無限夸大,以實現他們妖魔化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他們通過這些活動,企圖搞亂人們特別是青年的思想,從而達到他們瓦解社會主義的目的。
3 .歷史虛無主義企圖從根本上動搖社會主義中國的立國之本和強國之路。
如前所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攻擊的主要方向,就是詆毀和否定我國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取向,而新中國的誕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如果人民革命這個前提被否定了,社會主義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難曲折的革命斗爭,終于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和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 執政地位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這些基本原則已為我國的憲法所確認,成為維系國家團結和奮進的政治制度和原則立場。同樣,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新的偉大革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強國之路。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證明,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究竟要遵循一條什么樣的發展道路,是關系到這一偉業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我們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是為了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因此,必須把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有機地統一起來,而絕不能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各種懷疑和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錯誤思潮進行不懈的斗爭。
歷史是一面鏡子。從 蘇聯解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亂史滅國的軌跡,看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堅持唯物史觀,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將是一個長期的重要任務。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通過擺事實、 講道理,揭穿歷史虛無主義制造的種種謊言和迷霧,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維護中國革命的偉大成果,堅定不移地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