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義的弊端是什么
可是事實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思想信仰歷史悠久。就拿唯心主義來說吧,信仰有神論的宗教,伊斯蘭教等等。基督有個至高無上的上帝主宰一切。
伊斯蘭教相信安拉是至高無上的主宰,是一神論。這些宗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信徒眾多,給信徒們帶來了精神上的安慰,可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有神論形成了強大的沖擊,在科技高度發(fā)展的二十一世紀,再來談論代表神的上帝和安拉,有點顯得落伍和可笑了。是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促使這些宗教的逐漸沒落,____和伊斯蘭教現(xiàn)在都已進入末法時代,生命力越來越弱。
導致這些宗教衰弱的根本原因就是,它們的教義不符合真理,禁不起時間和真理的檢驗。
唯心主義的一大弊端就是不穩(wěn)固,科學的發(fā)展會沖擊唯心主義,使唯心主義的可信度降低。唯心主義對神的信仰是不符合真相的,會造成盲目的迷信思想。當信仰的神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時,就會對神失望,減弱對神的信仰程度。對于唯物主義,比起沒落的唯心主義,弊端更大,唯物主義害處更多。
至少唯心主義能夠給人以精神安慰,教人向善。而唯物主義常以無神論者自居,認為人死如燈滅,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就會造成及時行樂的人生觀,認為反正就是來人世一遭,就應該以追求快樂為第一人生目標。他們會無所敬畏,做事會無所顧忌,而種下了更多的惡因。他們還會造成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觀,因為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對死亡的恐懼遠遠大于有神論者。對死亡的恐懼如影隨形,壓迫著他們的心靈,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幸福感。
什么才是人類信仰的歸宿呢?唯有將來得到新理論提升的佛教。佛教既非唯物主義又非唯心主義,新的佛教揭示絕對真理,以絕對真理和唯識學為理論核心,揭示宇宙人生的真相。會形成一套符合真理的價值理論體系,經(jīng)過幾年后的一群人的推動,重新塑造符合真理的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世界宗教趨向大同,那才是人類信仰的共同歸宿。
延伸閱讀
對唯心主義的認識另一方面,把唯心主義同建立在對思維和存在之關系的特定解答上的世界觀聯(lián)系起來雖然是有歷史根據(jù)的,卻并不意味著可以把這種聯(lián)系絕對化,以至于認為唯心主義這個概念只能用在哲學領域之中。稍后我們將看到,哲學唯心主義不過是次生的唯心主義。然而,把它同某種特定世界觀的聯(lián)系固定化的做法似乎已習以為常。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深度。下面的事情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馬克思恩格斯在《費爾巴哈》中有這樣一段話:
daβ die Bedingungen,innerhalb deren bestimmte Produktionskr fteangewandt werden knnen,die Bedingungen der Herrschaft einerbestimmten Klasse der Gesellschaft sind,deren soziale,aus ihremBesitz hervorgehende Macht in der jedesmaligen Staatsform ihrenpraktish-idealistischen Ausdruch hat
以巴黎社會出版社德法對照版的《費爾巴哈》中的德文原文為依據(jù),參考對照頁中的法文譯文,把它翻譯如下:
那些使一定的生產(chǎn)力能夠被利用的條件,是社會的一定階級的統(tǒng)治條件;這個階級的由篡奪而來的社會權力,在歷次的國家形式中都得到了實踐唯心主義的表達,……(注:馬克思此處所用praktisch-idealistisch一詞,在德語中稱為“帶連詞號‘-’的復合形容詞”。被連詞符號連接起來的兩個形容詞之間可能的詞法關系有:并列關系,同位關系,限定詞(前者)對基礎詞(后者)的修飾關系,等等。第三種情況在德語中極為常見(參見:竇學富·帶連詞號“-”的德語復合形容詞詞義分析。德語學習,1996.(5).34-38.)。從praktisch-idealistisch所處的上下文來看,該復合形容詞屬于第三種情況。據(jù)此,該文將它譯為“實踐唯心主義的”。它的詞法涵義是:與之相應的復合名詞為“實踐的唯心主義”或“實踐唯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