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傳的概要
《谷梁傳》(拼音:gǔliángzhuàn) 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傳》的簡稱。古代漢民族族今文經學重要典籍。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谷梁傳的概要,歡迎大家閱讀。
谷梁傳的概要
《谷梁傳》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傳》的簡稱,是為《春秋》作注解所著,為儒家經典之一。傳說孔子的弟子子夏將這部書的內容口頭傳給谷梁俶(亦名谷梁赤,字元始),谷梁赤將它寫成書記錄下來,但實際上這部書的口頭傳說雖然早已有了,但其成書時間是在西漢。
《谷梁傳》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用這種方式來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從戰國時期到漢朝演變的重要文獻。
由于《春秋》言辭隱晦,表述過于簡約,給后人學習帶來諸多不便。為了更好地表現《春秋》經文的內容大義,很多學者為其著文詮釋,以補原書之不足。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漢代傳注《春秋》的有5傳。后來《鄒氏傳》11卷,《夾氏傳》11卷亡佚,
只有《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流傳至今,被稱為"《春秋》三傳"。據后人考證,《谷梁傳》書中曾引用公羊子的話并加以辯駁,因此認為成書要較《公羊傳》為晚。
谷梁傳的流傳情況
《谷梁傳》與《左氏傳》、《公羊傳》一樣,都是為解釋《春秋》而作的。據《漢書·藝文志》,在漢以前,解釋《春秋》的有五家,除《左傳》、《公羊》、《谷梁》外,還有《鄒氏傳》和《夾氏傳》。到漢初,《鄒氏傳》因為沒有人把它傳下來,《夾氏傳》又沒有文字記載,這兩家就失傳了。而《公羊》與《谷梁》則用漢時流行的隸書記錄成書,稱為今文,立于學官,即在中央國立大學設立課程,專門備有博士加以傳授。
《谷梁傳》在戰國時一直是口耳相傳的。據唐朝人的說法,最初傳授《谷梁傳》的,是一個名叫谷梁俶的人,他一名赤,字元始,說是曾受經于孔子的弟子子夏。但據后人考證,《春秋谷梁傳》中曾引"谷梁子曰",竟然自己稱引自己;又引"尸子曰",尸子是戰國中期一位思想家,可見唐人說法不一定可靠。書中還有引用公羊子的話并加以辯駁的情況,因此有人認為它成書要較《公羊傳》為晚。
同樣解釋《春秋》,《左傳》主要是闡述史事,是一部史書,《谷梁》則與《公羊》體例相同,采取自問自答的方式解說《春秋》的旨意,是闡明儒家思想的一部經書。《公羊》著重闡釋《春秋》的微言大義,強調尊王攘夷、大一統的思想,與現實政治配合較密切;《谷梁》則主要以文義闡發《春秋》經文,較為謹慎,認為應該信以傳信,疑以傳疑,主張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惡。因此宋代的《春秋》學家胡安國曾說:"其事莫備于《左氏》,例莫明于《公羊》,義莫精于《谷梁》。"
《谷梁傳》與《左傳》、《公羊》一樣,最初與《春秋》也是"別本單行"的。到晉朝范寧作集解,就把經傳合為一書。后來唐朝楊士勛又進一步為之作疏,稱《春秋谷梁傳注疏》,共二十卷。清代也有好幾家為《谷梁傳》作注。較通行的本子是清代中期阮元的《十三經注疏》。
看了“谷梁傳的概要”還想看:
1.春秋穀梁傳介紹
2.春秋公羊傳簡介
3.國學經典《孟子》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