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中國歷史成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的積淀,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漢語語言的精華。每個歷史成語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實的歷史史實,它反映了政治、軍事、文化、民間風尚、道德及理想。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不可不知來自歷史的成語故事
大義滅親
春秋時,衛莊公去世后,由大公子繼承王位。這位新的衛王性情懦弱,而他的弟弟州吁卻驕傲自大,野心勃勃,總想奪取兄長的王位。
有一天,衛王出訪,州吁偷偷在途中刺死了兄長,卻向大臣和百姓說:“衛王害急病死了,由我繼承王位。”
州吁當上衛王后,便要攻打鄰國,大臣和百姓都反對。州吁忙與他的親信石厚商量。石厚說:“我的父親石碏德高望重。如果大王請他出山,大臣和百姓們就不敢亂動了。”
石碏對兒子石厚助紂為虐、欺凌百姓的行為十分不滿。見兒子奉州吁之命來請,就堅決推辭了。石厚無奈,再三請教安撫民心之策。石碏對石厚說:“諸侯國的王登位要得到周天子的允許。如果州吁得到周天子的公開承認,百姓就會服從。這樣吧,周天子最信任陳王,你和州吁去拜望陳王,請他說說情吧。”
其實石碏早已寫好一封信,差人暗地送給陳王,信里說:“衛國不幸,出了兩個大逆不道的賊子。但我年紀大了,沒有力量懲治他們。請為我主持正義,幫我除掉這兩個惡人吧!”
州吁和石厚到了陳國。陳王就派人拿出石碏的信件大聲宣讀一遍。這時候州吁和石厚才知道上了石碏的當,只好低頭認罪了。石碏為了國家利益,不徇私情,懲罰州吁和石厚,這種大義滅親的故事,流傳千古。
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平王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主。他聽信一個叫費無忌的小人的讒言,要把太子建廢掉。
但又擔心太子建的老師伍奢不同意,于是把伍奢叫來,讓他說太子建企圖謀反。伍奢不承認,立刻被關進了監獄。
這時,費無忌又對楚平王說:“伍奢的兩個兒子很厲害,大王一定要把他們父子三人一起除掉!”楚平王逼伍奢寫信給他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騙來京城,一起除掉。
伍子胥看了父親的信,對哥哥伍尚說:“平王想加害我們啊,還是快些逃走吧,日后為父親報仇!”但是伍尚不肯逃走,結果和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殺害了。平王一定要斬草除根,下令官兵四處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白天躲在叢林中,晚上出來趕路,來到了楚國的邊境昭關。關上的官吏盤查得很緊。伍子胥因為出不了關而愁得睡不著覺,幾天以后滿頭黑發竟全部變成了灰白。幸虧好心的東皋公同情伍子胥,找個模樣像伍子胥的人冒充伍子胥過關。守關的逮住了假伍子胥,而那個真伍子胥卻混出關去了。
伍子胥逃到一條江邊正在著急時,江上過來個漁夫,把他渡過江去。
到了對岸,漁夫對伍子胥說:“,我回家給你弄些吃的來。”伍子胥坐在岸邊等候,忽然一陣清風吹來,蘆葦和野草簌簌地響了起來,伍子胥嚇了一跳,以為是楚兵追來,慌忙躲進草叢里。仔細一看,原來是“風吹草動”。
漁夫讓伍子胥飽餐一頓。伍子胥說:“我這把寶劍價值千金,送給你,答謝你的救命大恩。”漁夫說:“楚王懸賞捉拿你,我都沒有貪圖,難道會要你這寶劍嗎?”
“請問你的貴姓大名,讓我日后圖報。”伍子胥剛說完,漁夫就正色地說:“我救你的性命,是仰慕你是位英雄,并不冀求你什么報答,你又何必問我姓名呢!快走吧!”
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的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
鮑叔牙與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里窮嘛!”
后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是個沒有勇氣的人。這時,叔牙卻出來說:“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其實,他并不是個怕死的人。”
管仲和鮑叔牙都是齊國人。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后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愿拜你為相。”鮑叔牙語氣堅定地說:“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王終于采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資源、發展農業,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當上了盟主。
八王之亂
西晉宗室八位諸侯王間進行的一場混戰。公元290年,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皇后賈南風除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廢除太子。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囧廢賈后,之后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等為爭奪皇位展開廝殺。最終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司馬熾為帝,西晉從此衰落。
淝水之戰
十六國時期,北方前秦的君主苻堅率80萬軍隊攻打東晉,秦晉兩軍夾淝水對陣。東晉以謝安之之侄謝玄率8萬北府兵迎擊。晉軍要求秦軍后撤,以便渡河一決勝負,秦軍撤退之際,晉軍渡水突擊,秦軍大敗,連聽到“風聲鶴唳”也以為是晉軍到了。此戰直接導致前奏衰亡,東晉則此后數十年間再無外族侵略。
南北朝
中國歷史一段較長的分裂時期。南朝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公元420年,東晉將領劉裕登基,國號“宋”,統治南方。北方的北魏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南北政權分統天下百余年。
楊堅建隋
公元581年,楊堅滅北周,稱帝,改國號隋,為隋文帝,建都長安。楊堅登基后,節儉肅貪,穩定政權,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績是,廢除了曹魏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開創了科舉制。公元589年,隋文帝消滅了南朝的最后一個朝代陳朝,統一了中國,結束了270年(東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玄武門之變
唐高祖李淵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長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齊王元吉。長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懼怕李世民的勢力,屢次設計謀殺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門,殺太子建成、齊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開啟了著名的貞觀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