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故事
漫談古今,無數歷史典故影響著我們,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歷史典故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歷史典故故事篇1
在唐代,有一位姓盧的讀書人。這一年,盧生要進京考取寶名,走到邯鄲時天已到中午了。于是,他在邯鄲北邊找了一家客店,住下來歇歇腳。恰巧,一位姓呂的道士呂翁也住在客店里。于是,盧生和呂翁就坐在一張席子上,說東道西地談起來。盧生看看自己身上破舊的衣服,嘆口氣說:“我是一個讀書人,本應當早早考取寶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過一生。可是我沒有趕上好運氣,直到現在還這樣窮困,真叫人傷心啊!”聽了盧生的話,呂翁笑了笑說:“我們這樣不是也很好嗎?不過你想得到榮華富貴,我可以滿足你的欲望。”說著,從挎袋里掏出一個青磁枕頭,遞給盧生說:“你枕上這個枕頭睡一覺,就什么都有了。”這時,店主人正在生火做飯,洗好的黃梁米剛剛下到鍋里。盧生枕上呂翁給自己的青磁枕頭,不久就進入夢鄉。盧生夢見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貴人家的小姐,妻子不但美貌動人,而且陪嫁了許多東西,家里很快富裕起來。第二年,他進京趕考考中了進士,不久又做了京城里的長官。后來,他因領兵打仗有功,受到皇帝的獎賞,并做了朝中最高的宰相官,掌握著朝中的大權。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堂樓閣。出門有兵馬前呼后擁,回來后有美女陪伴。他有5個兒子,個個都有學問和才干,而且都做了官。他的5個兒子又生有十幾個孫子,真是子孫滿堂,福祿齊全,享受到了人間的奢華富貴生活。他一直活了80多歲,才辭官不做了。正在這時,一聲雞叫,盧生從夢中醒來。他睜眼一看,呂翁仍然坐在旁邊,自己身上還是那身破舊衣服。店主人家蒸煮的黃梁飯冒著熱氣,還沒有熟呢!
現在,在邯鄲市北不遠處,還有盧生祠。人們還沿用“黃梁夢”、“夢黃梁”、“黃梁美夢”、“邯鄲夢”來比喻不切合實際的幻想,或是某種欲望的破滅。
歷史典故故事篇2
從前有個小柄家叫杞(qǐ)。杞國有一個人,整天胡思亂想,疑神疑鬼。他一會兒擔心天會崩塌下來,砸扁了腦袋;一會兒擔心地會陷落下去,埋住了全身。他越想越害怕,整天憂心忡(chōng)忡,白天吃不下飯,夜里不敢睡覺。這件事慢慢地傳開了。有個熱心人看到他那副憂愁煩悶的樣子,擔心他把身體弄壞了,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股積聚的氣體,上下四方到處都有。人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觸。你整天在氣體里活動,為什么還要擔心它會掉下來呢?”這個杞國人半信半疑地問:“如果天真是一股積聚的氣體,那么太陽、月亮和星星不就要掉下來了嗎?”“不會,不會!”那個人回答,“太陽、月亮、星星也不過是氣體中會發光的物質。就是掉下來,也不會傷人的。你盡避放心。”杞國人又問:“那么地要是塌下去怎么辦呢?”熱心人說:“地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土塊罷了。東南西北到處都有這樣的土塊。你東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動,根本不必擔心它會塌陷下去。”杞國人聽了,心里好象放下了千斤重擔,臉上露出了笑容。那個熱心人,因為解除了杞國人的憂愁,也十分高興。
寓言啟示
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
歷史典故故事篇3
漢昭帝死了,上官皇后才十五歲,沒有孩子,別的妃子也沒生過兒子。大臣們議論紛紛,立誰做皇帝呢?霍光聽了別人的話,把漢武帝的一個孫子昌邑王劉賀立為國君。沒想到昌邑王是個昏君,他荒淫無度,據說即位才二十七天工夫,就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不應做的事。霍光他們一班大臣只好廢了昌邑王,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xún)為國君,就是漢宣帝。不久,霍光死了,漢宣帝重用丞相魏相、衛張安世、老趙充國等。
這時候,匈奴由于出了五個單于,互相攻打殺伐。其中有個單于叫呼韓邪,他殺了一個主要的敵手,打敗了別的幾個單于,差不多可以把匈奴統一了。想不到他的哥哥自立為郅(zhì)支單于,又跟呼韓邪單于打起仗來了。呼韓邪單于打了幾個敗仗,死傷了不少人馬,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大臣當中有人勸他跟漢朝和好。呼朝邪單于決定親自帶著部下到長安來見漢宣帝。
公元前51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來見漢宣帝。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迎接了他,為他開了盛大的宴會,還送了不少禮物。
呼韓邪單于和匈奴的大臣們在長安住了一個月。到了二月里,呼韓邪單于請求漢宣帝幫助他們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兩個帶領一萬六千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送去了三萬四千斛(hú,古時候十斗為一斛)糧食。
郅支單于怕漢朝幫著呼韓邪單于去打他,也打發自己的兒子到長安來,表示和漢朝友好。西域各國也都爭先恐后地來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不用說多么高興了。
漢宣帝在位的幾十年,漢朝強盛了一個時期。公元前49年,漢宣帝病死,太子即位,就是漢元帝。過了幾年,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還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臣。西域各國請求漢朝出兵,于是,漢朝發兵打敗了郅支單于,郅支單于也死了。
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匈奴王位可以坐定了。他在公元前33年再一次親自到長安來,要求和漢朝結親。漢元帝也愿意同匈奴和親,答應了。他吩咐大臣到后宮去傳話:“誰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作公主看待。”
后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好像關在籠子里的鳥兒,永遠沒有飛的份兒。能夠出去嫁人的話,就是嫁給一個平民也夠稱心了。可是要她們離開本國到遙遠的匈奴去,誰都不樂意。其中有個宮女叫王嬙(qiáng),又叫王昭君,很有見識。為了兩國的和好,她報名愿意到匈奴去。管這件事的大臣正為了沒有人應征而焦急,難得王昭君肯去,就把她報上去。漢元帝就吩咐幾個專門辦理喜事的臣下,準備嫁妝,擇個日子,給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成親。
到了結婚那一天,呼韓邪單于瞧王昭君年輕美貌,從心眼里感激漢元帝。不說別的,那份嫁妝已經夠叫他高興了。光是綢緞布帛一項,就有一萬八千匹,絲綿一萬六千斤。從漢朝方面說,只要匈奴不來侵犯,使邊界上的居民能夠不受到搶劫和屠殺,已經夠稱心了。現在呼韓邪單于一心跟漢朝和好,從此不再來侵犯,漢朝怎么樣優待他也都樂意的。因此,在呼韓邪單于夫婦離開長安那一天,漢元帝在宮廷里舉行一個盛大的宴會歡送他們。
王昭君到了匈奴,住在塞(sài,有防御工事的邊界)外,從此見不到父母之邦,心里不免難受。但匈奴的百姓都喜歡她,尊敬他,她慢慢兒也就生活慣了。打這以后,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六十多年沒有打仗。
公元前33年,漢元帝死了。太子即位,就是漢成帝。漢成帝立母親王政君為皇太后,拜大舅王鳳為大司馬大,二舅王崇為安成侯,還有五個小舅舅都封了侯。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親戚)王家從此掌握了朝廷的大權。
看過歷史典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