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手不釋卷的故事
顧炎武(1613年—1682年),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人,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并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顧炎武手不釋卷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顧炎武手不釋卷的故事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于鞍上默誦諸經注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選自金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
譯文
顧炎武外出游歷,用許多馬和騾子跟著自己。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來身邊退役的老兵詢問這里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店鋪中的客店打開書核對校正。(他)有時自己走在平原曠野時,不值得留心,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及注釋注解與闡發。偶爾有忘記的,就立即前往小鎮店鋪反復復習。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許多人對顧炎武的最初認識,恐怕就源于這句充滿愛國激情的名言。這位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對待讀書做學問老老實實,認認真真?!额櫻孜涫植会尵怼芬晃?,用非常精簡的語言,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好學不倦的顧炎武。凡顧炎武所到之處,書始終伴隨左右,“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坐在馬背上背誦經書,“偶有遺忘”,還要找書認真復習??少F的是顧炎武并不是讀死書,一旦發現與平日所聞不合,還要打開書進行核對校正。正是有這一精神,顧炎武根據實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獻資料與實地歷史考察相結合的著作《天下郡書》。
顧炎武名言
目擊世趨,方知治亂之關必在人心風俗,而所以轉移人心整頓風俗,則教化紀鋼為不可缺矣?! 【又疄閷W,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君子之學,死而后已。
天下無不可之風俗。
看了“顧炎武手不釋卷的故事”還想看:
1.手不釋卷成語故事
2.典故手不釋卷
3.手不釋卷成語接龍大全
4.手不釋卷的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