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宣揚大乘佛法的趣聞
西游記里,觀音菩薩僅憑一己之力擊敗扎根大唐五百年小乘佛法,繼而宣揚大乘佛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觀音菩薩宣揚大乘佛法的趣聞,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觀音菩薩宣揚大乘佛法的趣聞:
觀音菩薩有多牛,以一己之力擊敗扎根大唐五百多年小乘佛法
觀音菩薩很不客氣,直接當著長安城老少上下質問陳玄奘(唐僧):“你是會講小乘佛法,可你會談大乘佛法嗎?”
人家在那好好講經念佛,觀音菩薩突然跳出來質疑,這可是當眾打臉、砸飯碗。可陳玄奘聽了,心里不僅沒起疙瘩,還很高興,馬上從法壇上跳下來迎接。
他很恭敬地對觀音菩薩說:“老師父,多有得罪,我面前的眾多僧人講的都是小乘佛法,還真不知道大乘佛法是什么。”
觀音菩薩見自己的話勾起了陳玄奘的好奇心,馬上趁熱打鐵繼續說下去:“你的小乘佛法,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度化死去的人升天。我的大乘佛法,不僅能夠度化死人,還能度化生人,可以脫離苦海,可以修成無量壽身,可以無來無去。”
一時間,陳玄奘啞巴啦,一千二百位高僧也啞巴啦,都寂靜無聲。
這通話可以說是相當犀利,不僅把兩種佛法的利害都講了透徹,還直接戳中了小乘佛法的要害——你不能超度亡者!
這點,陳玄奘不懂,一千二百位高僧也不懂,整個大唐的和尚也沒多少人懂!
陳玄奘為什么能夠坐在這法壇上?一千二百位高僧為什么能公然坐在高臺上講法?利于東土大唐佛教的宗教政策為什么會頒布?
政府支持你是因為政府需要你辦事,需要你去超度幽冥地府的無邊魂靈,這是最基本的。如果你連這最基本的要求都打不到,政府還要你做甚?還支持你做甚?還不如去請道士來做法事。
中國歷史證明了一點,世俗社會中,宗教永遠都是受政治擺控的。
這樣一來,大唐小乘佛教立馬就會被打回原形,甚至會一落千丈,從此一蹶不振。
觀音菩薩說了這句話不要緊,關鍵的是,她是當著長安城上下數十萬人的面講的,出口犀利,一針見血,毫不客氣。
觀音菩薩打的什么主意?就是要鬧,就是要把事情鬧大,就是要讓全長安城的人都知道,好把在大唐盛行的小乘佛法的名聲給壓下去,讓陳玄奘去西天取經,為大乘佛法進入東土大唐鋪墊道路。
觀音菩薩當眾鬧事,還把天下和尚老大陳玄奘給拉下法壇了,自然引起了旁邊圍觀群眾的注意,也引起了官府的注意。
不出意外,觀音菩薩被人逮到了唐太宗李世民面前,要被治罪。
觀音菩薩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她要擒賊擒王,射人射馬,說服唐王李世民,在大唐最高統治者面前詆毀小乘佛法,宣揚大乘佛法。
一見了李世民,觀音菩薩就開始裝逼模式了,她連和尚最基本的起手禮也不行,也不跪拜,反而仰著面反問李世民:“陛下問我何事?”
一般的犯人見了掌握自己命運的皇帝都是一個個成了慫逼,哪敢這副吊樣?李世民好奇,順著她的話問了下去。
觀音菩薩趁機又把她對陳玄奘說的那番話原封不動地講給了李世民:“您選的那個法師講的是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李世民本來就對本國的小乘佛法抱有懷疑,聽了這一番信誓旦旦的話,很是高興,馬上順著問:“你那個大乘佛法在哪里?”
觀音:“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
李世民:“你會嗎?”
觀音:“會!”
李世民:“請講!”
觀音:“好,我講!”
觀音菩薩倒是會騙人,她真會大乘三藏佛法?還真不會,那三藏佛經可是如來佛祖的獨門佛經,一般人都沒機緣聽上,觀音菩薩也一樣。
觀音菩薩既然不會,那她為什么還答應上法壇開講啦?因為她要顯露真身,大施神威,收服信眾。
觀音菩薩當即帶了木叉,飛上高臺,直至九霄,現出救苦真身,托了楊柳凈瓶。
那下方的唐皇李世民、文武百官、皇親國戚、一千二百位高僧、大唐和尚老大陳玄奘、整個長安城大小人物、僧尼道俗、士人工商見了,目瞪口呆,一個個頂禮膜拜。
一齊拜服:“好菩薩!好菩薩!”
觀音這招很妙,只一下就將整個長安城的人心爭取過來了,還是死心塌地的那種,人人信服。
就這樣,大家都信了觀音菩薩。
當大家都相信觀音菩薩的時候,觀音菩薩說大乘佛法好,它就是好的!當大家都相信觀音菩薩的時候,觀音菩薩說小乘佛法不好,它就是壞的!這就是信仰的盲目性。
于是,所有人都認為大乘佛法是好的,強的,是小乘佛法比不了的,包括陳玄奘和那一千二百位高僧在內。
就這樣,觀音菩薩征服了大唐整個上層社會,讓大乘佛法超越了小乘佛法,成了超越東土大唐一切佛法之上的佛法,而大眾連大乘佛法的一面都還沒見過。
觀音菩薩的簡介:
觀音菩薩,梵文 Avalokiteśvara,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觀世音菩薩:中國民間流傳最廣泛的人物,他的形象遍布全國各地的寺廟之中,繪畫、雕塑及許多工藝品中也有其形象,她集智慧、慈悲,救苦救難良好等品德真善美于一身,到處都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重。她的傳說多次出現在中國的文學作品及民間傳說之中。
觀世音菩薩,也稱觀自在菩薩,是“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的簡稱。又作南無觀世音、師子無畏音、大慈柔軟音、大梵清凈音、大光普照音、 天人丈夫音、能施眾生樂、濟度生死岸等。因觀世音菩薩曾經發愿,任何人在遇到無論任何災難時,只要一心虔誠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圣號時,即會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救度——“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因此,名為“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在梵文佛經中稱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Avalokitevara),在中文佛典的譯名,有好幾種,竺法護譯為「光世音」,鳩摩羅什的舊譯為「觀世音」,玄奘的新譯為「觀自在」,中國通用的則為羅什的舊譯。唐朝時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略去“世”字,簡稱觀音。但也有學者認為,唐朝以前就已出現“觀音”簡稱,如后漢時期的《成具光明定意經》。且唐朝諸多佛經典籍中,并未避諱“世”字。(來看唐代避諱制度:李世民即位后,朝廷頒令:“依禮,二名不偏諱……其官號、人名、公私文集,有‘世民’二字,不連續者,并不須諱。”此處考證引自李利安《觀音信仰的淵源與傳播》)但照梵文原義,尚可譯作「觀世自在」、「觀世音自在」、「窺音」、「現音聲」、「圣觀音」等。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起,被稱為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位居各大菩薩之首,是我國百姓最崇奉的菩薩,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最大。菩薩端莊慈祥,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詮釋。菩薩是久已成就的古佛,號“正法明如來”,為度眾生倒駕慈航,現菩薩身。菩薩有三十二應,佛,天人,羅漢,男、女,童子,官員,居士種種等身相,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菩薩則現何身而為說法,隨緣救度。菩薩無極之體,當然更無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執著了。古印度佛教中,觀世音菩薩像既有現男相也有現女相的。到中國南宋以后,女性的觀音菩薩相已深植中國百姓心中。
“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觀世音菩薩象征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在國際上有“人類的仁慈保護者”之稱。菩薩行無緣大慈,運同體大悲,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在智、悲、行、愿之中,觀音菩薩在娑婆人間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世音菩薩就是人們心中永遠的信仰希冀。
菩薩的應化道場,到處有記載。例如,陜西的南五臺山、大香山,浙江天竺(音zhú竹)山、南海普陀山。尤其是位于浙江舟山群島的普陀山,世稱觀世音菩薩道場,其名載于《華嚴經》。歷代皇帝屢屢敕(音chì赤)建,舉世欽崇,各國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