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保健
很多人都知道在大暑天的時候注意防曬,多喝水,以免中暑,但是想知道如何養生保健,還是得多了解一些內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保健,希望你喜歡。
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保健:飲食——健脾化濕
大暑時節外濕偏重,宜造成脾胃氣機停滯,運行不暢,故健脾化濕為第一要務。宜多食各類谷物、蓮子、山藥、薏米、茯苓、白扁豆等健脾化濕之物。牛奶和性涼性平的肉類如鴨肉、鴿肉、甲魚等也是此時節適宜佳品。
清化暑熱,可食綠豆湯、苦瓜等涼性食物,但原本脾虛濕盛的.人不宜服用以免折傷脾陽,加重內濕。
夏季時令水果如荔枝、芒果、西瓜等,多為高糖高熱量,宜適量服用,補充濕熱天氣本身消耗的能量,但不宜多食,加重脾胃負擔。
很多人喜歡的夏季夜晚燒烤冰啤是造成脾胃損傷的常見原因,原本脾胃不足的人尤須謹慎。
酸梅湯也是夏季佳品,但烏梅為酸澀收斂之品,自制酸梅湯要酌加陳皮等行氣之品,滋養生津的同時防止濕氣停聚。
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保健:養神——避免思慮愁緒蘊結于內
大暑脾胃當令,脾藏意,在志為思。《靈樞·本神》說:“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 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慮謂之慮, 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多思多慮易耗傷脾氣,脾虛不能藏意,其人易回憶過去的事情,多后悔自責,導致情緒抑郁,或原本抑郁加重。
大暑養神宜多關注當下的事物,若出現多思多慮,宜傾倒于外,或與他人交流講述,或書記于紙上,避免思慮愁緒蘊結于內。可多聽輕松舒緩的音樂,在早晚溫度適宜的時候多于戶外行走換氣。
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保健:腧穴保健——按摩或艾灸
可選用脾胃二經的原穴:太沖、太白,培補土行的本源之氣;募穴:章門、中脘,按摩或艾灸均可。
大暑養生要注意防強光、防暑濕、防陰暑,在飲食上要健脾化濕為主,也可以為去按摩或艾灸下。
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保健:多飲暖水益消暑
夏季養生,水也是人體內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俗話說“人是水澆成的”,這話不無道理。水約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傳統消暑的養生方法十分推崇飲用白開水。
需要提醒的是,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飲水過多,殊不知這樣會增加心臟負擔,使血液濃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現心慌、氣短、出虛汗等現象。所以,炎熱季節,渴極了應先喝少量的水,停一會兒再喝。
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保健:藥食同粥補氣清暑
大暑氣候炎熱,可以用粥來滋補身體。李時珍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醫學界公認,粥能補益陰液,生發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粥是在相對溫度較低、時間較長的情況下熬出來的,可減少對蛋白質、脂肪的分解破壞和維生素的流失,并使一些礦物質能夠溶于湯中,使粥更具營養價值。
在大暑節氣,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選擇綠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這些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市民安度盛夏。
藥粥則對老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均適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藥材,祛濕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