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歷史知識頻道為大家提供專業(yè)的元朝元代歷史學習資料,如元朝地圖,元朝名人,元朝朝疆版圖,等歷史知識.以及解答元朝開國皇帝是誰?元朝是怎么滅亡的等問題。
元順帝名妥歡帖睦爾,蒙古族,明宗之長子。母罕祿魯氏,名邁來迪,郡王阿兒廝蘭之裔孫也。初,太祖取西北諸國,阿兒廝蘭率其眾來降,乃封為郡王,俾領其部族。及明宗北狩,過其地,納罕祿魯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于北方。 元順帝(1320年-1370年5月23日)...
元仁宗,中文名字孛兒只斤 愛育黎拔力八達;圣文欽孝皇帝(1311-1320),名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1320),元武宗弟,元朝第九代皇帝,蒙古語稱普顏篤皇帝。下面是元朝元仁宗歷史簡介。 元仁宗圣文欽孝皇帝(1311-1320),名愛育黎拔力八達(1285-1320),元武宗弟,元...
編者按:脫脫是元朝后期蒙古貴族集團中少見的有見識、有能力的宰相。《元史》本傳稱他: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皆出于天性。 脫脫(1314年~1355年) 亦作托克托,蒙古族,字大用,蔑里乞氏。幼養(yǎng)于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
弘安之役,即第二次元日戰(zhàn)爭,發(fā)生于日本后宇多天皇弘安四年、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當時日本天皇的年號為弘安,稱弘安之役。此役元軍再度以失敗收...
十三翼之戰(zhàn),是鐵木真(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進程中與札答蘭部首領札木合之間的一場戰(zhàn)爭。因鐵木真將自己所屬三萬人分為十三翼迎戰(zhàn)札木合而得名。戰(zhàn)爭結果鐵木真失敗,但因札木合殘殺俘虜,引起部下不滿,后來部分人歸附鐵木真,增強了鐵木真的實力。 12世紀末,...
編者按 :元太宗窩闊臺上臺,使得汗位的爭奪一度平息。可是,這樣的結局在術赤和拖雷兩系的族人中留下了不滿情緒,為以后的汗位之爭埋下了隱患。 成吉思汗死后,窩闊臺繼承了汗位。窩闊臺死后,長子貴上臺。貴死后,汗位的爭奪趨于激烈。在忽里勒臺大會上...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縣)人,生卒年不詳。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齊名,后人并稱元曲四大家。下面給大家介紹元曲家鄭光祖 中國元代雜劇作家。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杭州路吏,在鐘嗣成...
孛兒只斤窩闊臺(公元1186年-公元1241年12月11日),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他是蒙古帝國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個月),其登基時接受皇帝的稱號,和諸汗相區(qū)別。下面是元太宗窩闊臺歷史簡...
天歷之變是發(fā)生在中國元朝時期的宮廷斗爭。1329年,通過兩都之爭上臺的圖帖木兒因為要實現(xiàn)自己的諾言,將已經(jīng)流亡察合臺的哥哥迎回,視為明宗。 但是明宗上臺僅僅一個月暴斃,這不禁讓人懷疑起圖帖木兒,元庭對外稱圖帖木兒是因病身亡,但是也有說是因為圖帖...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駐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qū)流傳開來。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shù)、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代文學以...
行省制是蒙古統(tǒng)治者在在中原地區(qū)行政區(qū)劃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給后世的一份重要遺產(chǎn)。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撫的高層督政區(qū)體制較穩(wěn)定地確立了下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元朝行省制度。 元代行省的性質與使命,需要從行省的設置、演化過程談起。 元代行省是行中...
《授時歷》,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實施的歷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賜而得名,原著及史書均稱其為《授時歷經(jīng)》。其法以3652425日為一歲,距近代觀測值3652422僅差26秒,精度與公歷(指1582年《格里高利歷》)相當,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元朝初年...
白樸是元代著名的文學家、曲作家、雜劇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元曲家白樸的歷史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白樸的父親白華于金朝滅亡后投降了南宋,做了均州提魯(八品官)。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將也投降元朝,白華遂北投...
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蒙哥汗,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下面是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簡介。 早年生活:元太祖三年十二月三日(1209年1月10日),蒙哥生于漠北草原,是元太祖成吉思...
科舉制(科舉制度)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是一種社會智商、能力的培養(yǎng)、挑...
北元(1368年-1388年)(《明史》說法為1402年)指明朝建立并遣徐達大軍攻陷元朝首都大都(汗八里)后,退居蒙古高原的原元朝宗室的政權,因國號仍叫大元,以其地處塞北,故稱北元。下面給大家介紹北元的簡介。 北元(1368年1402年),明徐達大軍攻陷大元帝國首都元...
元泰定帝(1276-1328),也孫鐵木兒,顯宗之長子,裕宗之孫。1323年即位,在位5年泰定帝,名也孫鐵木兒,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孫,父甘麻拉。1323年被擁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時年53歲。 元泰定帝個人簡介:泰定帝(1293年11月28日1...
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是元朝第五位皇帝(1321年1323年在位),是元仁宗之子。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去世,17歲的碩德八剌在皇太后答己及鐵木迭兒等人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為元英宗,改元至治。下面是元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簡介。 元英宗碩德八剌至治二年...
行省制是蒙古統(tǒng)治者在在中原地區(qū)行政區(qū)劃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給后世的一份重要遺產(chǎn)。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撫的高層督政區(qū)體制較穩(wěn)定地確立了下來。然而,元代行省制有什么歷史意義? 洪紱說,元行省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遺物,省區(qū)即軍區(qū),皆為軍事控制區(qū)域,各...
封建社會的人治也是因為法律的基本精神不在于人民,而僅僅是為了維護封建地主的統(tǒng)治次序,而彌補其不足。老百姓的得失主要取決于統(tǒng)治階級的仁慈。所以封建社會人治和法治是互補的關系。那么接下來我們去看下元朝的《大元通制》。 《大元通制》是元英宗繼承了...
元朝的創(chuàng)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那么忽必烈是誰的兒子? 元朝的創(chuàng)建者孛兒只斤忽必烈,是監(jiān)國托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蒙古尊號薛禪汗,他青年時代,便思大有為于天下。 孛兒只斤忽必烈建...
在元朝為官不那么容易,不那么舒服愜意,不那么好混日子。重典之下必廉必勤且不論,還有如芒在背的監(jiān)察在等著你,如果你鑄下這樣那樣的失職、過錯,甚或膽敢越雷池一步,觸犯法規(guī),別說官位難保,乃至性命堪憂。為什么在元朝為官難?下面小編給大家說說。 在...
元朝的創(chuàng)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1260年1294年在位。,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說一下忽必烈的歷史簡介吧。 征服南宋 家族內部的糾紛結束之后,忽必烈從容地恢復了他征討宋朝的計劃。宋度宗(1265-1...
成吉思汗的大兒子孛兒只斤術赤怎么死的?術赤死亡真相是什么呢?下面小編告訴大家。 孛兒只斤術赤是什么樣的人? 朮赤出生于戰(zhàn)亂年代,母曾為蔑兒乞部所掠,后救歸,分娩于途,故名朮赤,意為客人,也可譯為來路不明的人,對于身份一直受到同胞兄弟的質疑。 鐵...
李思齊原是元朝關中大軍統(tǒng)帥,與擴廓帖木兒并稱二員大將,為元朝倚重。后來兵敗鳳翔,為徐達所困,不得已投降了明朝。 元明兩朝間的較量:洪武元年(1368年),中原義軍四起,并且在與元軍的交戰(zhàn)中接連獲勝。而元朝各地將領擁兵自重,內訌不斷,元朝廷陷入了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