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頻道致力于收集整理明朝明代歷史資料來豐富大家知識,包括有明朝歷代皇帝列表及簡介,明朝服飾,明朝文化,明朝內(nèi)閣制度,明朝名人名將故事等明代的那些事。
陳友諒是中國元末大漢政權(quán)的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元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爆發(fā)后,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lǐng)導的天完紅巾軍,以功升元帥。下面是明朝陳友諒是怎么死的? 陳友諒在反元戰(zhàn)爭中竭力爭取漢族地主階級合作,收羅了不少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知名的有元兵...
李自成從商洛山中率數(shù)千人馬殺出。1640年李自成趁明軍主力在四川追剿張獻忠之際入河南,收留饑民,隊伍發(fā)展到數(shù)萬,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即民歌之迎闖王,不納糧。1641年1月攻克洛陽。1643年1月李自成在襄陽稱新順王。5月張獻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權(quán)。那么最后李...
王承恩(?1644年),男,明末宦官,河北省邢臺市邢臺縣白岸鄉(xiāng)白岸村人,屬太監(jiān)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深得崇禎信任。那么王承恩是怎么死的? 時空歲月像大海的洶涌波濤一樣無情地翻滾,浪花飛濺、滾滾紅塵、命運沉...
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yīng),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那么紫禁城是誰設(shè)計的? 據(jù)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故宮的設(shè)計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師,姓蒯(讀kǎi)名祥。他生于...
錦衣衛(wèi),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前身為朱元璋設(shè)立的拱衛(wèi)司,后改稱親軍都尉府,統(tǒng)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wèi)。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wèi)。那么朱元璋為什么要設(shè)立錦衣衛(wèi)? 其前身為朱元璋設(shè)立的拱衛(wèi)司,后改稱親軍都尉府...
鄱陽湖之戰(zhàn),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zhàn)略決戰(zhàn),經(jīng)過1個多月的對峙,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這次戰(zhàn)役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guī)模最大水戰(zhàn)。下面給大家介紹中世紀最大水戰(zhàn)鄱陽湖之戰(zhàn)。 元朝末期,朝政廢弛,社會動亂,農(nóng)民起義如...
在明朝,錦衣衛(wèi)三字可說是恐怖的代名詞。因為他們的存在,朝野人人自危,個大明朝離心離德。因此,有人認為,他們才是大明朝滅亡的元兇。下面是錦衣衛(wèi)的歷史簡介 錦衣衛(wèi)即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皇帝的侍衛(wèi)機構(gòu)。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時所設(shè)御用拱衛(wèi)司。明洪武...
錦衣衛(wèi)另一項著名的職能就是執(zhí)掌廷杖。廷杖制度始自明朝,是皇帝用來教訓不聽話的士大夫的一項酷刑。一旦哪位倒霉官員觸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綁雙手,押至行刑地點午門。那么錦衣衛(wèi)是不是明朝滅亡的原因? 朱元璋對中國人最嚴重...
大概是武俠小說《碧血劍》走紅的緣故,說起明末遼東抗清戰(zhàn)爭的知名統(tǒng)帥,世人首推袁崇煥,事實上,袁崇煥的恩師孫承宗,才是當時的明朝第一名帥,那么孫承宗是怎么死的? 孫承宗,字稚繩,河北保定人,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生人,自幼家貧,常年給富家...
空印案,發(fā)生在中國明代初期朱元璋嚴懲地方計吏預持空白官印賬冊至戶部結(jié)算錢谷的冤案。此案在當時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相當程度的重視,并因此誅殺數(shù)百名官員,連坐被殺的人數(shù)以萬計。下面是明朝空印案介紹 明初規(guī)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府、州、縣均需派遣計吏至...
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寫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發(fā)布《大誥》,也就是這一年審判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誥文的形式向全國發(fā)布,告誡官吏們,不要重蹈覆轍。下面是明朝法令《大誥》簡介。 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寫定的刑典。包括《...
于謙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漢族。字廷益,號節(jié)庵。浙江錢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樂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zhèn)壓漢王朱高煦之叛。下面是明朝名臣于謙簡介。 于謙是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受封過少保官銜,所以又稱于少保。他自幼性格剛...
張居正(15251582)字叔大,號太岳,湖北江陵人。嘉靖進士,隆慶元年(1567)入閣。穆宗死,他和宦官馮保合謀,逐高拱,代為首輔。萬歷初年,神宗年幼,國政大事都他主持,前后當國十年,為人善謀,獨攬朝政,是明代最有權(quán)威的一個首輔,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
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朱元璋借口涼國公藍玉謀反,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重大政治案件。因藍玉案被株連殺戮者,當時稱之為藍黨。該案與胡惟庸案合稱為胡藍之獄。經(jīng)兩個案件發(fā)生后,明朝元功宿將已屠戮殆...
導讀:祝允明五歲,祖父祝顥辭職回鄉(xiāng),祖父雖然年逾六十,但精神很好,他善會談,旁征博引,又常會開開玩笑,當時人都很愿意和他交游。祖父風趣灑脫的性格和生動的言談給祝允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祝枝山學字的故事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
引言:朱棣是朱元璋二十幾個兒子里最會打仗的一個,他剛過十歲就上戰(zhàn)場,建下武功無數(shù)。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后死去,而死掉的這幾個恰恰是最有實力的幾個。之后朱棣就是皇子里最有勢力的一個。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
導讀: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伯虎生平簡介 據(jù)傳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
編者按:他的原配夫人死于疾病,續(xù)弦的一位看唐伯虎做官無望背他而去,最后一位紅粉知己叫沈九娘,后來九娘為他生了個女兒。 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后來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場弊案的牽累...
引言:祝允明的著作有《懷星堂集》30卷、《蘇材小纂》6卷、《祝子罪知》7卷、 《浮物》1卷、《野記》4卷、《前聞記》 1卷、《志怪錄》5卷、《讀書筆記》1卷。 祝枝山歷史簡介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
導語:大明王朝建立,朱標亦被立為太子,從而開始了他長達二十五年的儲君生涯。為了訓練出想的繼承人,能干的守成之君,朱元璋處心積慮,費盡心機。 朱允炆的父親是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朱標,即懿文太子。建文元年,被追尊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建文四年(1...
導讀:海瑞是中國歷史上的著名清官。推行清丈、平賦稅,并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 海瑞(1514年1月23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回族,廣東瓊山(今屬海南省海口)人。明朝著名清官。歷任知縣、州判官、尚書丞、右僉都御史等職。為政...
導語:嘉靖帝尊道教、敬鬼神,一生樂此不疲,這與他從小生長的環(huán)境關(guān)系密切。荊楚之地本就是道教的源頭,嘉靖帝的父母也尊信道教,耳濡目染對嘉靖帝的影響不言而喻。 嘉靖皇帝就是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45年(1521年5月27日-15...
導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山東汶上縣躲避兩年多的朱慈煥被捕,押解京師受審。并于當年被清康熙帝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為罪名凌遲處死,享年七十六歲。所有子孫除死于獄中的,全部斬立決。 清兵入關(guān)后,各地明皇室上層人物被誅殺盡凈,只...
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步恢復經(jīng)濟,清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jīng)濟最富庶的帝國。清初人口從明末的五、六千萬急劇下降,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shù)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這只是丁數(shù),不是人口總數(shù)。此外,根據(jù)...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1683年10月3日徹底滅亡),是中國歷史上是即元朝以后又一個大一統(tǒng)的政權(quán)。歷經(jīng)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下面和小編來對這個時期的歷史知識點進行一個大梳: 明朝重要歷史知識點 133、1368年,朱元璋率領(lǐng)農(nóng)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