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公孫龍子
《公孫龍子》是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后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的著作。公孫龍,相傳字子秉,魏國(今河南省北部)人,活動年代約在公元前320年至前250年間。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國學經典公孫龍子。
國學經典公孫龍子:白馬論
戰國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互相爭鳴。趙國平原君門客公孫龍因其《白馬論》問世,而一舉成名。當時趙國一帶的馬匹流行烈性傳染病,導致大批戰馬死亡。秦國戰馬很多,為了嚴防這種瘟疫傳入秦國,秦就在函谷關口貼出告示:“凡趙國的馬不能入關。”這天,公孫龍騎著白馬來到函谷關前。關吏說:“你人可入關,但馬不能入關。”公孫龍辯到:“白馬非馬,怎么不可以過關呢?”關吏說:“白馬是馬”。公孫龍講:“我公孫龍是龍嗎?”關吏愣了愣,但仍堅持說:“按規定不管是白馬黑馬,只要是趙國的馬,都不能入關。”公孫龍常以雄辯名士自居,他娓娓道來:“‘馬’是指名稱而言,‘白’是指顏色而言,名稱和顏色不是一個概念。”‘白馬’這個概念,分開來就是‘白’和‘馬’或‘馬’和‘白’,這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譬如說要馬,給黃馬、黑馬者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馬,給黑馬、給黃馬就不可以,這證明,‘白馬’和‘馬’不是一回事吧!所以說白馬就不是馬。”關吏越聽越茫然,被公孫龍這一通高談闊論攪得暈頭轉向,如墜云里霧中,不知該如何對答,無奈只好讓公孫龍和白馬都過關去了。
國學經典公孫龍子:白馬論第二
(節選)
“白馬非馬”,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曰:有馬不可謂無馬也。不可謂無馬者,非馬也?有白馬為有馬,白之,非馬何也?
曰: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是白馬乃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異馬也,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與不可,其相非明。如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曰:以馬之有色為非馬,天下非有無色之馬。天下無馬可乎?
曰:馬固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有馬如已耳,安取白馬?故白馬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黑與白,馬也?故曰白馬非馬業。
曰:馬未與白為馬,白未與馬為白。合馬與白,復名白馬。是相與以不相與為名,未可。故曰:白馬非馬未可。
曰:以“有白馬為有馬”,謂有白馬為有黃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馬為異有黃馬”,是異黃馬與馬也;異黃馬與馬,是以黃為非馬。以黃馬為非馬,而以白馬為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此天下之悖言辭也。
以“有白馬不可謂無馬”者,離白之謂也;不離者有白馬不可謂有馬也。故所以為有馬者,獨以馬為有馬耳,非以白馬為有馬耳。故其為有馬也,不可以謂“白馬”也。
以“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馬者,無去取于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于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馬獨可以應耳。無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馬非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