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文章頻道為大家提供國學知識和國粹資源,有二十四史,史記,三國志,易經,宋史,元史,明史,清史,歷史小說,儒家經典,古典文學,國畫,國術,國劇,國醫等等。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楚辭體,下面介紹一下什么是楚辭體? 《楚辭》是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和騷體類文章的總集。 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原收戰國楚...
玄燁為《全唐詩》所作序中,謂全書共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從其說。其實,玄燁所舉數并不精確。不精確?為什么會不精確,下面說一下全唐詩存在什么問題?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
《朱子家訓》放在《蒙書講義》之首,就是要讓大家知道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啟蒙教育,對小孩子的教育必須從家中的點點滴滴小事教起。下面給大家介紹朱子家訓的治家格言 《朱子家訓》本為朱柏廬教育子女所用,他在家訓中要子女安分守已,勤勞節儉、敦睦人倫、慎...
小兒語的語言淺近,人人明白。用四言、六言、雜言(字數不得等)的語言形式,以鮮活隨意的語言形式宣傳一些做人的道,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品德。下面是小兒語的相關知識 《小兒語》,明代呂得勝所撰。呂得勝,河南寧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時。他很關心兒...
編者按:《文心雕龍》雖然有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特別是宗經徵圣等儒家思想對于他的文學論有不少消極影響 《文心雕龍》是南朝文學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論系統、結構嚴密、論述細致的文學論專著。成書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它...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 了凡四訓的相關評價:《了凡四訓》是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歲,全文分四...
名賢集取材大部分來自于社會民間,較多地反映了當時社會與民眾的人生經驗和心愿望,其中有不少關于修身,治家、人際效等方面的觀念與規范,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名賢集》是我國古代對兒童進行倫道德教育的蒙學教材之一,具體作者不詳,從內容上分析,是...
唐朝是一個強大而繁榮的時代。其鼎盛時期,天寶年間,全國人口達8000萬之多。唐朝也是秦漢、隋朝以來,第一個不筑長城的統一王朝。在此背景下,我們去看下唐朝詩歌的發展背景吧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
《遼史》的缺陷雖多,《遼史》作為現存唯一的一部比較系統、完地記載了遼朝歷史事實的著作,其珍貴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遼史》撰成于元代,為元朝脫脫等人所撰之紀傳體史書,全書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國...
《樂府詩集》以音樂曲調分類著錄詩歌,對一些古辭業已亡佚,而其曲調對后人有過影響的樂曲,下面給大家介紹樂府詩集文學藝術和樂府詩的分類。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后,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的漢族詩歌總集,北宋郭茂倩所編?,F存100卷,是現存收...
《金史》還比較系統地記載了女真族的發展歷史,尤其是關于女真及其有關各族早期的情況,多不見于其它史籍。《金史》的志比較詳細,為我們研究金代名項制度、行政區域、自然現象等,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資料。接下來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金史的歷史地位吧 《金史》是...
《文心雕龍》還系統論述了文學的形式和內容、繼承和革新的關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學創作構思的過程中,強調指出了藝術思維活動的具體形象性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藝術創作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對文學的藝術本質及其特征有較自覺的認識,開研究文學形象思維的...
引言:朱熹是宋代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是世界的本質,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滅人欲。 朱子語類簡介 《朱子語類》即朱熹與其弟子問答的語錄匯編。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類編排,于...
編者按:《南齊書》部帙不大,包含的年代又很短,竟然也撰就了八篇志,確乎難得。這里面無疑包含了江淹的首創之功?!赌淆R書》有些傳,顯示了蕭子顯在歷史表述上的才華。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撰,記述南朝蕭齊王朝自齊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齊和帝中興...
編者按:宋朝國史的修撰,在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四三九年)就已開始。當時著名科學家 何承天草立紀傳,編寫了天文志和律歷志。 《宋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作者沈約,是南朝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聲律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人。《宋書》記述南朝劉宋...
《荀子》是戰國末期的儒家典籍。該書是記錄荀子思想的主要著作,全書一共32篇。一般認為其中最后5篇,即《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堯問》不是他本人的著作,而是他和弟子們或記錄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觀點與荀子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在...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儒家類著作,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后附有王肅序和《后序》。《后序》實際上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內容以孔安國語氣所寫,一般稱之為《孔...
編者按:《三國志》取材精審。裴松之《三國志注》記漢魏交替之際的表奏冊詔有20篇之多,陳壽在《三國志文帝紀》中,只用一篇173字的冊命就把這件大事寫出來。 三國志的特點和疑點 《三國志》是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
《孔子集語》是關于孔子言行事事跡的文字匯編,傳世有兩種:一是宋朝薛據輯的兩卷本,二是清朝孫星衍輯的十七卷本。薛氏輯本被收入《四庫全書》,孫氏輯本被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後者不但從文字數量上超出前者六七倍,而且從編輯品質上也大大超過前者。 國...
編者按:《后漢書》還長于細節描寫以刻畫人物。例如,《嚴光傳》描寫劉秀稱帝后,欲征召其昔日舊好嚴光入仕,然嚴光召至而不就。劉秀去看望他,他卻躺著不起來,叫他,不應,當晚,二人同床共枕,嚴光竟又把腳壓到劉秀的肚腹上。這些細節的描寫,活畫出了嚴...
《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
引言:《漢書敘傳》中,班固曾述其撰書的主旨:雖堯舜之盛,必有典謨之篇,然后揚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班固編撰《漢書》有歌頌漢朝的功德之意。 漢書的寫作動機 《漢書》,又稱《前漢書》,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音樂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
《尚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記言體史書,是關于上古時代的政事史料匯編?!渡袝钒闯譃椤队輹?、《夏書》、《商書》、《周書》,按文體分為誥、訓、謨、誓、命、典六種。主要記載了上古帝王有關政事和治國的言論,也保存了古代經濟、地及社會性質等方...
引言:書中的思想糟粕也有不少。充斥書中的大量陰陽災異、圖讖祥瑞,乃至望氣相面、因果報應、神怪異聞等,給人以陳腐、庸俗之感。 《梁書》記載自梁武帝蕭衍建國至梁敬帝蕭方智亡國共五十六年間的歷史,是姚察及其子姚思廉兩代人辛勤撰寫完成的。《梁書》包...